ZKX's LAB

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岩性特征 前震旦系

2020-10-03知识12

古代冷泉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岩性特征 前震旦系

远古时代靠什么分界,比如三叠纪,白垩纪…… 是以什么划分的? 远古时代靠什么分界,比如三叠纪,白垩纪…是以什么划分的?通常以相对的地层分的,如白垩纪是白色的石灰岩。钙质微型浮游生物形成的钙质沉积层,也是白垩纪的名称来源。。

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岩性特征 前震旦系

怀化巿有多少矿产

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岩性特征 前震旦系

 震旦系概述 雪峰运动使江南古陆最终隆起,其经剥蚀后接受了第一个盖层—震旦系的沉积。对震旦系能否作为含矿建造(或矿源层)而对古生代以后的成矿(如Hg、Ba、Pb、Zn等)起重要作用,目前认识尚未统一。但震旦系不仅蕴藏着较丰富的Fe、Mn、P及重晶石等矿产,同时对该区地质构造发展、沉积岩相及古地理等方面均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研究区震旦纪地层划分方案各家不一。湖南区测队(1986)将震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组,即下统江口组、湘锰组、洪江组和上统金家洞组及留茶坡组。与峡东震旦纪层型剖面相比,江口组和湘锰组约相当于莲沱组,留茶坡组相当于灯影组。而事实上,以往该区的研究中,多数学者仍沿用60年代的划分方案,即自下而上共划分为三个组,包括下统南沱组(又分为南沱砂岩组、南沱冰碛岩组)和上统陡山沱组及灯影组。考虑到沿革性和便于对比,我们也沿用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留茶坡组的划分方案。南沱组主要为灰黑色、深灰色、浅灰色块状冰碛砾泥岩、冰碛砾砂质泥岩、冰碛砾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夹少量灰绿色、灰黑色砂质板状页岩、板状页岩、条带状炭泥质板状页岩、含串珠状黄铁矿炭泥质或硅质板状页岩及透镜状砂岩,偶见有碳酸盐岩透镜体。砾径大多为0.3~0.5。

磷矿床地质 一、成矿地质条件中国磷矿床大部分成矿时代久远,岩化作用强,矿石胶结致密,且约有75%以上的矿层呈倾斜至缓倾斜产出,为薄至中厚层。这种产出特征给开采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往往造成损失率高、贫化率高和资源回收率低等问题。我国磷矿床按其产出地质条件有外生-沉积磷块岩矿、内生-磷灰石矿、变质-磷灰岩矿。外生-沉积磷块岩矿床主要产出在古生代及新元古代的浅海相—滨海沉积层内,规模大—特大,含矿带沿走向延续几十至几百千米,具有富矿少、贫矿多、易选矿少、难选矿多的特点。在缓倾斜的碳酸盐型磷块岩矿床中,有时形成规模很大的风化带,是获得高质量富矿石的重要矿源。按矿床形成条件又可分为生物化学沉积和风化淋滤残积两个亚类,其地质特征见表14-8。内生-磷灰石矿床主要为岩浆分异或贯入作用形成,按成矿母岩岩石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基性—超基性和偏碱性-超基性岩两个亚类。此类矿床中磷灰石颗粒粗大,大多与(钒、钛)磁铁矿共生,矿石易选,综合利用价值较高,其矿床地质特征见表14-9。此类矿床中还有少数岩浆期后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和伟晶岩型矿床,但它们规模很小,品位变化大,一般不具工业意义。此外属岩浆分异作用形成的碳酸岩型磷灰石矿床。.

学习任务中国南华系和震旦系划分与对比 【任务描述】①了解中国南华系和震旦系地质特征;②掌握南华纪和震旦纪的地质时代划分;③了解南华纪和震旦纪生物界面貌,鉴定代表性化石。南华系(距今8亿~6.0亿年)和震旦系(距今6.2 亿~5.43 亿年)广泛分布于天山-秦岭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中国南方分布最广,发育最好,成为研究的典型地区。一、典型工作任务—认识和分析南华系和震旦系地层(1)阅读三峡南华系、震旦系剖面资料,并参观下列地层标本,了解其形成时的环境:①莲沱群的砂岩;②南沱组的冰碛砾岩;③陡山沱组的页岩及薄岩灰层;④灯影组的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2)阅读中国震旦纪古地理图及沉积示意剖面图,掌握中国东部地区南华纪、震旦纪地层特征。二、中国南方南华系和震旦系划分与对比(一)三峡剖面特征扬子板块南华系、震旦系发育较好,自西向东可以分为扬子西部区、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各区沉积特征略有差异。峡东震旦系最早由李四光和赵亚曾(1924)建立。原剖面将莲沱组和南沱组划分为下震旦统,将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划分为上震旦统,据《中国地层指南》(2001)将莲沱组和南沱组划分为南华系,属新元古界;将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划分为震旦系,属新元古界。具体地层剖面如下:。

陡山沱组的沿革 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命名2113为陡山沱统;1962年全5261国地层委员4102会所编之《中国的前寒武系》一书称为陡山1653沱层;1963年刘鸿允、沙庆安改称陡山沱组,沿用至今。李四光、赵亚曾在1924年命名时未指明标准剖面,但在其文中附有两个震旦系自然剖面图,其一为“南沱溪”东岸山坡,即今莲沱大桥东端之山坡;另一剖面当为与莲沱镇隔江相望的今日之南沱所处的位置。此两处剖面,现今已被农田覆盖,出露不好。1973年湖北地质局等单位测制了宜昌县三斗坪镇田家园子剖面(湖北省地质局三峡地层研究组,1978)。该剖面出露良好,顶、底界线清楚,生物化石丰富,1982年邢裕盛等选定该剖面为陡山沱组的标准剖面。

震旦纪的特征 震旦纪生物界的演化与前期相比要迅速得多,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生物群。早震旦世(距今8~7亿年),微古植物群的面貌和青白口纪微古植物群的面貌比较近似,两者均以球藻群(Sphaeromorphida)的分子为主,但有一些新变化.出现了巨囊藻(Me□asacculina)、捷菲鲍里藻(Teophipolia)等属。宏观藻类也与青白口纪的宏观藻类植物群的面貌基本相似,以Chuaria、Shouhsienia和Tawuia3属为主体,但文德带藻群开始在局部地区少量出现。至晚震旦世,生物界的面貌显著改变。微古植物群中的分子形态多样,属种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刺球藻群(Acanthomorphida)中个体较大或一些膜壳具有明显刺状构造的类型,如波罗的刺球藻(Baltisphaeridium)、Comasphaeridum、Tianzhushania等属。此外,个体较小的、膜壳具刺状纹饰的分子,如微刺藻(Micrhystri-dium)属的广泛分布也是晚震旦世微古植物群的特征之一。这些变化标志着晚震旦世时微古植物群的面貌已开始具有早寒武世微古植物群的色彩。宏观藻类植物群的面貌在晚震旦世也有明显改变,除有大量的Chuaria、Shouhsienia和Tawuia3个属的分子广泛分布之外,文德带藻类大量出现并广泛分布,其代表属有Vendotaenia和Tyrasotaenia,这。

震旦系—寒武系

前震旦系 松潘-阿坝造山带及邻区的前震旦纪地层,地层记录及同位素测年成果表明,其岩石地层组成特征与相邻扬子地层区、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近似。一、巴颜喀拉地层区 。

#震旦纪#地层划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