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乐美的写作背景 只要读过圣经的人,再读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都会感到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为《莎乐美》的故事情节取材于四福音书,且剧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也与圣经中相同。因此《莎乐美》中主人公的恋爱行为与圣经典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圣经中,《马太福音》第14章、《马可福音》第6章记载“约翰被希律斩首”的大意是:希律王娶了他兄弟的妻子希罗底,这违背了摩西律法。约翰是位义人,他品性正直圣洁,对次事大加批评和指责。这引起了当王后的希罗底的不满和厌恶,她让希律王将其捉拿并关押起来。但是希律敬畏约翰是位义人,受人民爱戴,不敢杀他。后来在希律王生日宴会上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出来献舞,希律王很高兴,宣誓给莎乐美任何她想要的东西。莎乐美因母亲的挑唆,向希律索要约翰的人头,希律虽不情愿却因为宣誓而不得不杀掉约翰,把他的头送给莎乐美。王尔德在《莎乐美》中完全借用了这一素材。戏剧的情节和圣经中也极为相似。王尔德在创作《莎乐美》时,为什么向圣经取材呢?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看,这是由王尔德那独特的唯美主义艺术观所决定的。“他认为艺术的真正目的是“撒谎”讲述美而不真实的故事,因此极力反对注重模仿生活的现实。
《马太福音》是属于旧约,新约还是圣经啊? “圣经”是基督教的简称,全称应该是“新旧约全书”《旧约》包括创世纪 50 历代志下 36 但以理书 12出埃及记 40 以斯拉记 10 何西阿书 14利未记 27 尼希米记 13 约珥书 3民数记 36 以斯帖记 10 阿摩司书 9申命记 34 约伯记 42 俄巴底亚书 1约书亚记 24 诗篇 150 约拿书 4士师记 21 箴言 31 弥迦书 7路得记 4 传道书 12 那鸿书 3撒母耳记上 31 雅歌 8 哈巴谷书 3撒母耳记下 24 以赛亚书 66 西番雅书 3列王纪上 22 耶利米书 52 哈该书 2列王纪下 25 耶利米哀歌 5 撒迦利亚书 14历代志上 29 以西结书 48 玛拉基书 4《新约》包括:马太福音 28 以弗所书 6 希伯来书 13马可福音 16 腓立比书 4 雅各书 5路加福音 24 歌罗西书 4 彼得前书 5约翰福音 21 帖撒罗尼迦前书 5 彼得后书 3使徒行传 28 帖撒罗尼迦后书 3 约翰一书 5罗马书 16 提摩太前书 6 约翰二书 1歌林多前书 16 提摩太后书 4 约翰三书 1歌林多后书 13 提多书 3 犹大书 1加拉太书 6 腓利门书 1 启示录 22《马太福音》是新约圣经中的第一卷。马太福音简介“新旧约圣经中,没有一卷书在处理历史主题上可以媲美马太福音的。这书的构想伟大,又能够把众多的资料归纳在主体的概念下。薛恩壹。
圣经是什么?有的人说是新约旧约有人说是马太福音。到底是哪本书啊。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什么背景创作的啊 从根本上讲,马太受难乐的不同因素可被置于不同主题之下。首先,叙述因素。主要角色是布道者(以一种平缓的宣叙调演唱)和耶稣(一直有弦乐伴奏,只有一处即他将死去时弦乐。
介绍一下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是《圣经》新约的一卷书,本卷书共28章。记载了耶稣的生平与职事,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上十字架、复活,最后,复活的耶稣向使徒颁布大使命。中文名马太福音外文名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Matthew定义圣经总纲基督是耶和华神作君王救主作者马太书卷背景从内容和文体推测,再加上原文是希腊语而不是犹太本土惯用的亚兰语来看,本书的对象应是当时的侨居各地的犹太人基督徒,以此表明耶稣正是他们日夜期盼的那位弥赛亚,从而鼓励他们能接受耶稣基督带来的救恩。为此,马太引用了旧约大约七十处的经文,一般人称之为「圣经证据」。本书的写作日期不详,一般学者认为是在公元50年至70年间。这个观点主要是认为马太福音是以马尔谷福音作为蓝本,然后加上马太本身搜集的资料,以及当时一些收集了有关耶稣言论的文献(现被称为Q典)而写成的。马太在巴勒斯坦写成他的记录。确实哪一年虽未为人所知,但若干抄本的书末题署(全在公元第十世纪之后写成)声称完成的时间是公元41年。有证据显示马太最初以当时流行的希伯来文写成他的福音书,后来才译成希腊文。哲罗姆在所著的《名人录》(Devirisinlustribus)一书第三章。
四福音什么时间地点写的 日期 马太福音的日期亦不明确。有些保守派学者,如甘德里(Robert Gundry),把马太福音的日期订在主后七十年之前,并以马太为作者;还有一些同为保守派的学者,则将马太福音订在八十年左右,对作者也比较保留。由于马太福音对兴起中的*法利赛式(Pharisaic)*拉比(rabbis)多着笔墨,胜过马可福音,(然而仍旧承认*撒都该人〔Sadducees〕和祭司的权力),而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境内,这些拉比是于主后七十年之后才较有政治地位,因此,若将马太福音的写作定位在七十年代,似乎相当合理;只是这日期亦无法完全确定。写作地点 最可能的地点是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境内,因为在第一世纪七十与八十年代中,拉比在那一带的力量最大。不过,这亦同样无法完全确定。日期、背景与目的 一般的建议为,马可写这卷福音书是为了罗马的基督徒,大约在主后六十四年,正值罗马大兴逼迫的时候(详细的说明参彼得前书)。写作地点 对马可执笔的地点,有好些看法:加利利、亚历山太,及最常见的罗马。马可的读者可能不住在巴勒斯坦,大部分不是犹太人;这些建议中以罗马的可能性最大(有些早期传统如此主张),不过无法确定。
马太受难曲的创作背景 《马太受难曲》创作于1724至1727年间,取材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第1分曲就像一部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受难恰内游街示众的场景;第72分曲把耶稣四起的悲痛气氛营造出来,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最后的78分曲同第一分区一样是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只是悲哀的情感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已化成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一提到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人们自然就会想到19世纪浪漫派音乐家门德尔松,是门德尔松使这部湮没一个世纪的名作重见天日的。据门德尔松传记作者所写,门德尔松有一次陪妻子去肉铺买肉,肉铺老板娘用来包香肠的是旧得发黄的乐谱手稿,回家以后门德尔松仔细读了谱子的内容,发现非常不俗,于是跑回肉店,买下了全部包装纸,这就是遗失的《马太受难曲》总谱。经研究,才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于是门德尔松克服重重困难,指挥上演了这部作品,从此掀起演奏、研究巴赫的热潮。门德尔松指挥演出《马太受难曲》的确是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
马太福音的书卷背景 从内容和文体推测,再加上原文是希腊语而不是犹太本土惯用的亚兰语来看,本书的对象应是当时的侨居各地的犹太人基督徒,以此表明耶稣正是他们日夜期盼的那位弥赛亚,从而鼓励他们能接受耶稣基督带来的救恩。为此,马太引用了旧约大约七十处的经文,一般人称之为「圣经证据」。本书的写作日期不详,一般学者认为是在公元50年至70年间。这个观点主要是认为马太福音是以马尔谷福音作为蓝本,然后加上马太本身搜集的资料,以及当时一些收集了有关耶稣言论的文献(现被称为Q典)而写成的。马太在巴勒斯坦写成他的记录。确实哪一年虽未为人所知,但若干抄本的书末题署(全在公元第十世纪之后写成)声称完成的时间是公元41年。有证据显示马太最初以当时流行的希伯来文写成他的福音书,后来才译成希腊文。哲罗姆在所著的《名人录》(Devirisinlustribus)一书第三章说章「马太又名利未,本是税吏,后成为使徒,最初在犹太以希伯来文写成基督的福音,以期造益受过割礼的信徒。哲罗姆补充说,在他的日子(公元第四、五世纪)这本福音书的希伯来文版本存于帕菲利厄斯(Pamphilus)在凯撒利亚所搜集的藏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