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字真言手印是道教还是佛教大法???????????? 道教。2113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九字5261印的解释】日本真言宗或修验道所4102用的咒法1653之一。即唱诵‘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九字,结九印,祈求攘灾、护身得胜的修法。又称九字大事、纵横法。依《抱朴子》内篇卷四〈登涉篇〉所载,此九字乃晋·葛洪入山时所诵的六甲秘咒。《真俗佛事编》卷一谓,此法原非密教之法,葛洪入山时诵之,后世密家感其效验,而加秘印以增功力,然为密教典籍所不载。关于九字印的作法,首先以手结金刚印(独股印),口唱‘临’字,似此依次结大金刚轮、外狮子、内狮子、外缚、内缚、智拳、日轮、宝瓶(一传为隐形印)诸印,并诵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诸字。其次结刀印,以指向空中画四纵五横线(如附图所示)。兵 者 阵 在二 四 六 八临一—┼—┼—┼—┼—斗三—┼—┼—┼—┼—皆五—┼—┼—┼—┼—列七—┼—┼—┼—┼—前九—┼—┼—┼—┼—此咒法有九字九印,故称九字大事。又,道家将画四纵五横称为纵横法,密教则称切九字。再者,九字之中的‘在前’二字,道家作‘前行’。此外,修验道另有将九印拟配本地佛的说法,即以毗沙门、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音、不动明王、爱染明王、正观音、。
观音菩萨坐像有多少种姿势 观音菩萨坐像有33种姿势,每个观音都有不同的姿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7616466势。一、杨柳观音(佛身):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二、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三、持经观音(声闻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四、圆光观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五、游戏观音(帝释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六、白衣观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七、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八、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九、施药观音(毗沙门身):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十、鱼篮观音(小王身。
佛家七字真言 六字真言或称“六字大明咒”2113,即“嗡嘛呢5261呗咪吽”,藏传佛教4102认为,常持诵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1653苦、刑罚、非时死之恐惧,寿命增加,财富充盈。所以,在藏区常常可以看到人们手摇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的景象。汉字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仅从字面上解释,不过是“如意宝啊,莲花哟。一句感叹语句,是一句未念完的佛经,或是仅表现出赞美观世音、憧憬幸福的心情。“唵”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时要身、口、意与佛成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二字,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又叫嘛呢宝。据说此宝隐藏在海龙王的脑袋里,有了此宝,各种宝贝都会来聚会,故又叫“聚宝”。“叭、吽”二字,梵文意是“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法像莲花一样纯洁。“咪”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成达到“正觉”成就一切、普度众生、最后成佛的境界。藏传佛教将这六字视为一切根源,循环往复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观世音菩萨是佛的化身,为普渡众生而住世。观音发原,原我身上的毛孔都依众生所需,化为佛菩萨以解救他们,一个都不漏,否则我的头将碎裂。此时阿弥陀佛赞叹地说:我与三世诸佛都是。
佛教有几种手势?分别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佛教的手势由很多种,合掌是最常见的,还有结手印,请看下面的解释:【合掌】梵语an~jali,巴利语同。又作合十。即合并两掌,集中心思,而恭敬礼拜之意。本为印度自古所行之礼法,佛教沿用之。印度人认为右手为神圣之手,左手为不净之手,故有分别使用两手之习惯;然若两手合而为一,则为人类神圣面与不净面之合一,故藉合掌来表现人类最真实之面目。般若心经中之‘不垢不净’即为此意。关于恭敬合掌礼佛之文,广见于诸经论中,如法华经方便品所举之(大九·九下)‘恭敬合掌礼’,观无量寿经所举之(大一二·三四五上)‘合掌叉手,赞叹诸佛’等。又观音义疏卷上载,我国以拱手为恭,印度以合掌为敬。合掌除表示衷心敬意外,亦表示返本还源,入于非权非实,事理契合之意。又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印度之礼法共有九等,合掌为其中之第四位。关于合掌之形式,以密教而言,将左右两手配于金刚界与胎藏界,或理与智、定与慧等,并将十指配于五大、十波罗蜜等。此7a64e59b9ee7ad9431333233656631外,大日经疏卷十三,举出十二合掌之说,即:(一)坚实心合掌。(二)虚心合掌,又称空心合掌。(三)未敷(开)莲合掌。(四)初割莲合掌。(五)显露合掌。(六)持水合掌。(七)归命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