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研究 植物怎样正确地识别病原菌?

2020-10-03知识2

植物对病原菌毒素的解毒作用是什么? 有些植物能够代谢病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将毒素转化为无毒害的物质。植物的解毒作用,是病原菌侵染诱导的主动保卫反应。虽然迄今已被深入研究的解毒作用实例较少,但仍可看出植物解毒作用能够降低病原菌的毒性,增强抗病性。维多菌素(victorin)是燕麦叶枯病菌(Helminthosporiumvictoriae)产生的寄主选择性毒素。燕麦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钝化维多菌素的能力明显不同。两类品种的胚芽鞘在毒素处理后8~10h都能钝化维多菌素。12h后感病品种胚芽鞘细胞破裂,停止钝化毒素,而抗病品种则继续保持钝化能力。24h后抗病品种胚芽鞘中毒素含量仅为感病品种的1/30。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产生的真菌毒素,为重要的致病因子。小麦抗病品种望水白穗组织中DON含量较低,且自接菌后第八天起迅速下降,而同时感病品种中DON含量却持续增加。据此推测,在抗病品种中存在某种解毒机制,可将DON降解成为无毒性或毒性较低的物质(陈利锋等,1996)。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则能转化DON,形成能抑制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产物X(姚泉洪等,1996)。链格孢菌产生寄主专化性毒素destruxinB,植物对该毒素的选择性是由植物组织的解毒。

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研究 植物怎样正确地识别病原菌?

什么是植物与病原菌互作 近10年来,大量的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被克隆,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互作关系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介绍抗病基因与无毒基因互作的两种模式,从抗病基因与病原菌无毒基因互作角度探讨了抗病基因在植物抗病育种和农作物生产中应用的问题,提出植物抗细菌和真菌转基因很难赋予农作物切实抗性。

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研究 植物怎样正确地识别病原菌?

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毒杀或抑制生长作用的农药。 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毒杀或抑制生长作用的农药:专用于杀灭细菌的称杀细菌剂;只对病原菌的生长 起抑制作用的有时特称抑菌剂;防止农产品、食品 变腐和轻工业品发霉的分别称为。

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研究 植物怎样正确地识别病原菌?

了解植物病原菌有什么用? 可以研究植物抗病机理,然后寻找相应途径抗病呀。

植物怎样正确地识别病原菌? 病原菌的无毒基因编码激发子,而植物的抗病基因编码其受体,植物必须正确地识别病原菌,才能及时作出反应。人们提出了多个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说明基因对基因互作中双方的识别机制。这些模型大致区分为R蛋白与Avr蛋白直接作用模型、间接作用模型和转录调控模型等三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阐释R蛋白与Avr蛋白直接作用的“配体(激发子)—受体模型”与间接识别的“卫士模型”。晚近的研究表明,间接作用模型适用于更多的植物—病原物系统。1.配体(激发子)—受体模型关于抗病基因产物与病原物无毒基因产物的识别,最早提出的是经典的配体—受体模型,亦称激发子—受体模型(等,1990)。该模型表明Avr基因产生特异性分子信号,称为配体或激发子,匹配R基因编码分子信号的受体,配体激发子与受体的直接互作启动信号传递途径,诱导下游防卫反应。识别发生于无毒基因与抗病基因产物之间,引发不亲和反应2.卫士模型卫士模型(guardmodel)是vanderBiezen和Jones(1998)提出的,用以解释Pto发挥作用需要有Prf参与的情况。后来又发现了许多实例符合卫士模型或相似模型,从而受到了重视。

#植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