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拉木伦 长春缝合带 与岩浆活动的关系

2020-07-20知识8

区域地球化学层圈 (一)研究区地球内部层圈结构关于研究区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已有很多学者从更大范围内进行过讨论,但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晚中生代以来的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和壳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方面。有资料表明,以大兴安岭为界,其东西两侧的岩石圈与地壳厚度明显不同。西部岩石圈与地壳厚度分别为100~110km和38~41km,而东部则分别减薄至60~80m和36~29km。此外,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基底性质和岩石圈结构也有区别。根据对区域花岗岩Nd同位素特征,特别是模式年龄及其所代表的地壳年代的分析,研究区内出露的沉积岩和长英质变质岩具有基本相同的Nd同位素组成,反映古生代时表层地壳的年龄以中元古代为主;而形成于中生代的花岗岩Nd模式年龄所反映的地壳年代主要为新元古代。这表明由花岗岩反映的深部地壳年龄比表层年龄轻,显示出地壳年龄结构具有下新上老的特点。图4-3是西拉木伦河以南的中新生界盖层之下地球内的层圈结构及不同层圈的地震波速。图上显示上地壳VP为6.1~6.3km/s,是前寒武纪老变质岩基底构造层的反映;中地壳VP为5.5~6.1km/s,是一个复杂的低速层位,主要由太古界深变质岩层组成,其中剪切破碎、裂隙纵横、滑脱层发育,且有矿化水充填,。与岩浆活动的关系 研究表明,该区各时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发育成矿岩浆岩系列,为内生矿产成矿创造有利条件。该区从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岩浆旋回到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旋回,内生金属矿产地的数量、种类、矿床类型不断增多。综合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总体特征,结合大兴安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特点和成矿特征,初步将研究区与成矿有关岩浆岩划分为11个系列,分别简述如下:(1)与加里东期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有关的中酸性-酸性斑岩系列该中酸性-酸性成矿斑岩系列形成于兴蒙海槽的早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及西邻的内蒙古中部包尔汉图-白乃庙岛弧带和苏尼特左旗早古生代岛弧型花岗岩带中,多为铜(钼)矿化,且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西邻的内蒙古中部包尔汉图-白乃庙岛弧带,斑岩呈斑状-似斑状结构,地表为顺层的小岩体、岩枝和岩脉,在矿区中部和北部广泛出露。矿化分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矿体主要产于绿片岩内,即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外接触带部位,呈似层状产出,北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内接触带。矿石可划分成花岗闪长斑岩型和绿片岩型两种。许多研究者认为白乃庙群为矿源层,后来花岗质岩浆-热液活动使矿质进一步定位,形成与花岗闪长斑岩脉和岩株有关的铜(钼)和铜(金)矿床。后者是新。东北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1.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从区域构造格架角度来看,东北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台和北部的兴蒙造山带所构成,它们在古生代以前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初期完成两者的聚合,其后发育统一的构造演化历史。仅就本书涉及的北部兴蒙造山带而言,它自西而东可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佳木斯地块和最东部的饶河地体(吴福元等,1995,吴福元和曹林,1999),它们是古—中生代期间经多次事件拼合在一起的构造堆合体(collage),其相互之间分别以得尔布干、嫩江、牡丹江和跃进山断裂为界。额尔古纳地块位于本区的西北端,是巨大的中蒙古中央地块的一部分。尽管有关于该地块太古宙岩石形成事件的报道,但对我国境内地区的这一构造单元的具体属性目前所致甚少(孙广瑞等,2002)。区内地质体主要以花岗岩为主,另有少量中级变质的兴华渡口群片岩、片麻岩和未变质的砂岩、粉砂岩等,晚期被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地层所覆盖。由于目前研究程度较低,目前还难以对它们的时代作详细的约定。部分作者认为兴华渡口群可能为中元古代(王友勤等,1997),但有学者认为应属古元古代甚至太古宙(表尚虎等,1999)。新的年代学资料还显示,这些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但部分。成岩成矿作用大陆动力学背景探讨 特定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区域性构造演化对区域成矿作用,以及矿田分布等起到控矿作用。本文拟以鹿鸣—兴安—前进地区为重点研究区,研究区内早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时间及其成矿大地构造环境等方面,来初步探讨该地区的成岩成矿作用的大陆动力学演化的多阶段性,以及造成的早中生代花岗岩有关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及其差异性等。在Sr-Yb图(图4-12)中,区域上的不含矿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岩,表现出低Sr高Yb的浙闽-南岭型花岗岩、低Sr低Yb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和高Sr低Yb的埃达克型等花岗岩类型的多样性特征,暗示其形成环境由碰撞加厚-碰撞后崩塌、拆沉减薄至正常地壳→减薄地壳的大陆动力学构造背景有序演化的特征,而含Mo二长花岗斑岩表现为喜马拉雅型的低Sr低Yb类花岗岩,其构造背景与碰撞造山有关,含PbZn正长花岗岩为低Sr高Yb的南岭型花岗岩,形成于减薄的地壳,与碰撞后崩塌-伸展构造有关(张旗等,2005、2009a)。区域上的不含矿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岩在花岗岩微量元素Rb-(Y+Nb)和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图4-13)中均落入碰撞后花岗岩区(POG),在R1-R2构造环境判别三角图解(图4-14。

#岩石圈#动力学#中生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