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连续固溶体是什么 为什么Al和Ag不能形成固溶体

2020-10-03知识1

为什么Al和Ag不能形成固溶体 当Al加到Ag形成的固体其结构没有保留为Ag的结构

连续固溶体是什么 为什么Al和Ag不能形成固溶体

两元素间能够形成连续固溶体的条件有哪些

连续固溶体是什么 为什么Al和Ag不能形成固溶体

固溶体的概念 固溶体(solid solution)的现代(或者说广义的)概念是指:由一种或多种被视为溶质的元素或化合物,混溶于作为固态溶剂的单质或化合物之晶格中而组成的呈单一均匀相的晶体;且其溶质与溶剂的组分含量比,能在相当宽的、乃至整个的范围内连续变化而并不导致溶剂的晶体结构发生质变。此概念与早期(或狭义的)概念的差异,主要在于其溶质或溶剂的范围都已扩大到了化合物,且所组成的固溶体也不再局限于合金相。固溶体中,其溶质与溶剂间能以任意的组分含量比混溶者称为完全固溶体(completesolid solution),与完全类质同像系列相当;反之则称为有限固溶体(limited solid solution),与不完全类质同像系列相当。此外,溶质原子若是以替代的方式占据溶剂晶格本身的固有结构位置者,称为替位固溶体(substitutional solid solution,亦称代位或置换固溶体),它等价于典型的类质同像混晶;若为充填于溶剂晶格内的间隙位置中者(这些空隙位置在正常的晶格中是不被原子占据的),则称填隙固溶体(interstitial solid solution,亦称间隙固溶体)。后者都是由C、B、N或H等半径很小的非金属原子,随机地分布于过渡元素金属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合金有限固溶体,例如碳素钢就是仅由C原子充填于。

连续固溶体是什么 为什么Al和Ag不能形成固溶体

有限固溶体是什么意思? 有限固溶体又称不连续固溶体。两种固体物质不能以任何比例互溶,只能以一定限量互溶。例如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A矿就是3CaO·Si0<;sub>;2和MgO·Al<;sub>;2<;/sub>;0<;sub>;3的有限固。

什么叫固溶体 原发布者:一望无际的无聊 固溶体一、固溶体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固溶体指:在固态条件下,一种组分内溶解了其他组分而形成的单一、均匀的晶态固体。因此,固溶体是由两种或。

固溶体主要有哪两种?它们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①原子或离子尺寸的影响:{当Δr=(r1-r2/r1)时,溶质知与溶剂之间可以形成连续固溶体.这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当Δr=15%~30%时,溶质与溶剂之间只能形成有限型固溶道体;当Δr>30%时,溶质与溶剂之间很难形成固溶体或不能形成固溶体,而容易形成中间相或化合物.因此,Δr愈大,则溶解度愈小.}②晶体结构类型的影响:(若溶质与溶剂晶体结构类型相同,这也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两种结构相同和Δr时才是内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充分必要条件.)③离子类型和键性:(离子类型是指离子外层的离子构型,相互置换的离子类型相同,容易形成固溶体.化学性质相近,即取代前后离子周围离子间键性相近,容易形成固溶体.电负性差值小形成固溶体,电负性差值大形成化合容物.)④电价因素:(形成固溶体时,离子间可以等价置换也可以不等价置换.为了保持电中性,不等价置换不易形成连续固溶体.电价相同形成连续固溶体.)⑤场强因素

固溶体的概念是什么?

银和铝为什么不能形成固溶体 1、银和铝在固态下不能无限互溶。当Al加到Ag形成的固体其结构没有保留为Ag的结构。2、银和铝都具有面心立方点阵且原子半径都很接近rAg=0.288 nm,rAl=0.286 nm,但它们在固态下都不能无限互溶,解释其原因就是:对于置换固溶体,溶质与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相同、原子半径接近这是它们能够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但是,《15%规则》表明。当尺寸因素对形成无限固溶体处在有利的范围时。它的重要性就是第二位的,即固溶度大小取决于其它因素。在此,原子价的因素就很重要。因为Ag的化合价为+1,而Al的化合价为+3,即高价元素作为溶质在低价元素中的固溶度大于低价元素在高价元素中的固溶度。所以,银和铝在固态下不能无限互溶。3、银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来自拉丁语Argentum),原子序数47,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银在自然界中很少量以游离态单质存在,主要以含银化合物矿石存在。银的化学性质稳定,活跃性低,价格贵,导热、导电性能很好,不易受化学药品腐蚀,质软,富延展性。其反光率极高,可达99%以上。4、铝是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

固溶体的分类 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1、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中的结点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称置换固溶体。当溶剂和溶质原子直径相差不大,一般在15%以内时,易于形成置换固溶体。铜镍二元合金即形成置换固溶体,镍原子可在铜晶格的任意位置替代铜原子。金属元素彼此之间一般都能形成置换固溶体,但溶解度视不同元素而异。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取决于:晶体结构、原子尺寸、化学亲和力(电负性)、原子价因素。2、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间隙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的溶剂是直径较大的过渡族金属,而溶质是直径很小的碳、氢等非金属元素。其形成条件是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直径之比必须小于0.59。如铁碳合金中,铁和碳所形成的固溶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皆为间隙固溶体。按固溶度来分类: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只可能是置换固溶体。按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相对分布来分;可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在讨论固溶体的概念时,认为溶质质点(原子、离子)在溶剂晶体结构中的分布是任意的、无规则的,这便是无序固溶体的概念。例如,晶胞参数的测定,实际上是一个平均。

#原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