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穷”和“学而优则仕”这两句古语指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成语典故: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当然,如果不优秀的话,就会很吃力,也就悠闲不了了,两者并不绝对矛盾。不过后来说起学而优则仕,最通常的意思还是学习优秀就可以做官。
学而优则仕 什么什么意思啊? “学而优”指学习成绩好,“仕”指官,合起来是学习成绩好的人给官做,科举制度就是遵循这一原则选各层官员的。
请问\ 对于这个“优”字,的确值得推敲。通常都解释为优秀、优异,但另外也有人解释为有余力的意思,类似于悠闲、优游。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当然,如果不优秀的话,就会很吃力,也就悠闲不了了,两者并不绝对矛盾。不过后来说起学而优则仕,最通常的意思还是学习优秀就可以做官。
孔子“学而优则仕”,这个“优”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纠正一下,虽然孔子也主张“学而优则仕”,但此话并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说的,而且还有一句上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原文通释:子夏说:“做官如果优秀就去学习,学习如果优秀就去做官。仕,做官。而,连词,如果。优,优秀。则,就。学,学习,去学习。子夏这话是对谁说的?我想不仅仅是对弟子说的。学之优的标准是什么?《论语》中零零散散没少说,概括地说就是,精通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熟稔《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可以定国并不辱使命的人。孔子反对学习未达到优秀的人去做官。“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孔子认为那是“贼夫人之子”(《先进》第23章),因为子羔还没有达到“学而优”,还不成熟。“子使漆雕开仕”(《公治长》第6章),那是孔子认为漆雕开的学习已经优秀了,适宜于做官。学习优秀决不仅仅指专业考试成绩,本本主义者是不可取的。“仕而优则学”这需要分析理解,子夏做过魏文侯的老师,他是知道官场上的情况的。有些人做官很优秀,但他的知识不见得丰富,甚至可能有不足。《左传·昭公七年》记载:“三月,公如楚,郑伯劳于师之梁。孟僖子为介。
学而优则仕另一句是什么
\ “学而优则仕”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子张”,原文中整个句子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说的.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优”字解释为“优良、美好”,对“仕”字解释为:“旧指做官”.按照这个字典对这两个字的意思,“学而优则仕”这半句只能解释为“学习好了就能做官”.这就是我们通常的理解,这也可能是“读书做官论”和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思想根源.但如果按照这种解释,前半句应该解释成“官当好了就能学习”.可以看出,这是解释不通的.可见,我们通常这样来理解这句话是不合适的.要准确把握这句话的意思看来依靠《现代汉语词典》不行,而需要采用适合理解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华书局1936年版的《辞海》提供的解释就丰富多了,其中对“优”字的解释为:①饶也,有余也;②良也,“劣”之对;而对“仕”字的解释为:①学也;②入官也;③察也;5通“事”;而“凡人类所作为皆曰事”.如果采用“优”的第一条解释和“仕”的第四条解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句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有空闲时应该做事.”这正是楼宇烈教授对这句话所做的精彩解释,他还介绍说,现代日本语中的所用的“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