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集团军某旅聚焦实战要求补齐指挥训练短板
接替指挥,“预备梯队”有力补位
解放军报讯 杨烨鋆、特约记者赵欣报道:基本指挥所暴露,紧急转移;预备指挥所接替,有条不紊……仲夏时节,第73集团军某旅结合野外驻训时机展开指挥所演练,紧扣任务课题对首长机关指挥能力进行评估。面对“战场”危局,临时上阵的旅预备指挥所及时补位指挥得当,一举扭转战局。
左翼主攻群遭“敌”偷袭,行动受阻,兵力损失较大……演练中,各种危局险局接踵而至,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满盘皆输。正当官兵小心应对时,高速运转的旅基本指挥所突然遭“敌”斩首小分队包抄,战况“雪上加霜”。
“基本指挥所暴露,由预备指挥所接替指挥!”突发情况下,旅预备指挥所迅即担起重任。但预备指挥所人员编配只有基本指挥所的一半,能挑起大梁吗?令人欣喜的是,预备指挥所从容应对,无缝衔接进入情况。指挥员当机立断,各指挥席位密切协同、精准指挥,左翼主攻群成功抗“敌”,纵深攻击群提前加入战斗,顺利夺控目标。
“有备方能无患!”该旅旅长坦言,过去,预备指挥所人员习惯把自身摆在“纸上备份”位置,以编配少、无任务为由,存在“训而不实、备而不用”的现象。一次对抗演习中,基本指挥所突然“出局”,预备指挥所因情况不明、指挥不力,导致演习失利。
痛定思痛,该旅结合近年演训情况,区分旅指挥员、各指挥席位、营指挥员、营参谋4个层级,紧扣任务课题,常态化开展指挥要素演练,建强练实预备指挥力量;通过实兵实案合练,将想定作业和提问点评贯穿全程,持续强化指挥员指挥决断和旅营协同配合能力;严格复盘检讨,深入剖析问题,进一步补齐指挥训练短板,确保问题从发现到“清零”形成闭环。
严训实训本领强,排兵布阵更从容。记者在预备指挥所内看到,面对向纵深发展进攻时的复杂“敌情”,各席位在指挥员指挥调度下有条不紊运行,第一时间处置“特情”。作战指挥的“预备梯队”不负使命,建立起快捷高效的指挥中枢。
第七十二集团军某旅紧盯备战短板锤炼士官指挥素养
带队冲锋,“替补班长”挑起大梁
解放军报讯 彭卓武、特约通讯员盛洋迪报道:东海之滨,硝烟弥漫。盛夏时节,第72集团军某旅在海训场组织班组战斗行动演练,电子对抗连中士林国文仔细对全班装具和武器进行最后的检查。据了解,此次演练重在检验班组的综合作战能力,这对班长的指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让人没想到的是,带队参加演练的林国文,竟是一名“替补班长”。
烈日下,林国文带领全班定向越野、穿过染毒地带。展开班组战术进攻时,面对复杂陌生地形,林国文冷静指挥班组变换队形向“敌”抵近。难题接踵而来:指挥通联遭“敌”强电磁干扰,林国文指挥大家不断变换信道,避开干扰,直至与指挥所通联成功;面对组合障碍,林国文根据每个人的体力情况确定人员分工,灵活搭配、团结协作,班组最终顺利通过障碍。
林国文的出色表现得到好评。现场组织考评的营长陈朋说,以往的战术训练和综合演练中,班长队伍上阵机会较多,而普通士官骨干少有在指挥岗位上进行锻炼的机会。但在实际战斗中,连队指挥员一旦出现伤亡,士官作为作战体系末端的重要力量,必须做好“替补指挥”的准备。在平时演练中就要锤炼士官队伍的指挥素养和作战能力,这是实战化训练的必然要求。
“替补班长”淬火加钢的做法,源于该旅曾遭遇的“滑铁卢”。一次演练,指导员张皓在抢滩登陆时“牺牲”,副连长唐广鹏立刻接替指挥,然而命令各班组分头行动时却发现,骨干力量只剩下两名士官。两名士官临时接替班长,却因指挥不力,致使“战斗”失利。
复盘检讨中,大家发现,指挥位置一旦出现空缺,部队就难以凝聚有效的作战力量,而士官作为基层作战单元中坚力量,指挥素养提升迫在眉睫。为此,该旅以营连为单元,定期组织士官开展指挥能力小集训,着力培养“指技合一”的士官队伍。训练中,班组战术指挥岗位不再一成不变,而是由士官轮流担任,推动士官队伍指挥素养的整体提高。
拧紧“作战链条”上每颗“螺丝钉”
■魏 兵
作战协同的诸多要素中,哪一个都不可或缺。部队各级开展实战化训练,就要将练兵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岗位、每一项课目、每一台装备。然而平日练兵,“不常用”的现象并不鲜见:训练有“不常用”的课目、装备有“不常用”的功能、保障有“不常用”的工具,甚至编组中也有“不常用”的要素和人员。
“不常用”并非不重要,平时看似派不上用场的要素,在战时可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倘若有意无意地“忽视、忽略”,备而不用、练而不全,就会让战斗力建设留空白、存盲区,在关键时刻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练兵备战要杜绝“跑冒滴漏”,关键要把打仗观念真正树立起来,拧紧“作战链条”上每颗“螺丝钉”。否则,当战争真正来临,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到那时再解决,恐怕就要付出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