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菌群失调名词解释医学 菌群失调的名词解释

2020-10-03知识9

名词解释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指的是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生物体内多数组织器官都是无菌的,正常菌群中。

菌群失调名词解释医学 菌群失调的名词解释

条件致病菌的名词解释(总结成一句话)

菌群失调名词解释医学 菌群失调的名词解释

菌群失调的名词解释

菌群失调名词解释医学 菌群失调的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或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使正常菌群在种类、数量及分布上发生病理性变化,称为菌群失调。

大夫说肠道菌群失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急性泄泻病多偏实,责在脾胃;慢性泄泻病多为虚,每及脾肾。前者当清热化湿,后者应高补脾肾。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对体液免疫有影响,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能促进抗体生成,鱼腥草能提高备解素浓度,而备解素、C3、Mg+组成的备解系统对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一定杀灭作用,是机体产生抗体前的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的免疫防御功能。在应用中医辩证论治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时,均应考虑以上药物的作用,于清热化湿、补气健脾、和胃渗湿、温肾健脾等法中,适当配伍应用则效果比较理想。1、辨证施治:1.感受寒湿证候:发病较急,腹痛肠鸣,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口不渴,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楚,舌苔白,脉濡。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方药:霍香正气散《和剂局方》加减。霍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川朴6克,大腹皮10克,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若表邪重者可加荆芥、防风;胸闷纳呆,苔白腻,宜加苍术、泽泻。2.湿热下迫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干,小便短赤,或兼发热恶风,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

名词解释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作用的间接效果。是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是治疗剂量下治疗作用本身带来的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指不是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产生,而是因药物作用诱发的反应。扩展资料继发反应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用头孢菌素类等广谱抗菌药可以引起菌群失调而使某些维生素缺乏进而引起出血和二重感染。后遗效应是指在停止服用药物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液中药物浓度已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有些药物仍然出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镇静药类引起的嗜睡。三致反应是指“致畸、致癌、致突变”,属慢性毒性范畴,是由于药物影响了细胞的DNA从而在分裂过程中发生遗传异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诱发畸胎和癌变。参考资料:—继发反应

肠道菌群的名词解释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正常的微生物,常见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肠道菌群的作用是能帮助人体合成一些必需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烟酸等,还可以利用肠道。

名词解释:什么是菌群失调症? 什么是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症 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

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大肠内每克粪便中含107—1012个微生物,在大便正常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普通大肠杆菌与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如类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不超过10%,芽胞菌与酵母菌虽也称为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各菌群间按一定比例组合,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定的生态平衡。若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某些变化,导致过剩菌(包括过路菌、芽脑菌、酵母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的40%以上,则引起肠道食物的分解紊乱,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状,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泻。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症,婴幼儿发病为成人的3—10倍,全身衰竭、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急性感染、激素治疗、X线照射及大面积烧伤等为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病诱因。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有如下特点:1.如肠内有碳水化合物的异常分解,则表现为发酵性消化不良,大便呈水样或糊样,多泡沫,呈酸性反应,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伴有肠鸣、腹胀与排气增多;如为成形便,则大便成堆,多泡沫,状如发酵的面团。大便镜检可发现大量未消化的淀粉团,用卢戈氏液可染成深蓝、蓝色、棕红等不同颜色;此外,卢戈氏液又可染出大量嗜碘性细菌(酪酸梭状芽胞菌。

菌群失调的名词解释 菌群2113失调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如5261滥用抗生素),正常菌群中各种微生物的种4102类和数量可发1653生较大的变化。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菌群失调时,多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即在原发感染的治疗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的感染。菌群失调的发生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但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引起鹅口疮、阴道炎、肠道和肛门感染。根据失调的程度分为三度:(一)一度失调:只能从细菌定量检查上发现其变化,临床上无明显表现。在诱因停止后,不经治疗可自行恢复。(二)二度失调:去除诱因后不可逆。在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肠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口腔炎或咽峡炎等。(三)三度失调: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其中的少数菌种成为优势菌,出现急性临床表现,甚至病情凶险。如难辨。

#微生物#菌群失调#肠道菌群#药品#抗生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