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碳氢化合制冷剂 冰柜R290制冷剂怎样加,方法步骤怎么操作

2020-10-03知识26

冰柜R290制冷剂怎样加,方法步骤怎么操作 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高,压力相应的高一些,夏季排气压力大约15公斤左右,吸气压力3到6公斤。空调用多少重量的制冷剂以及运行时的压力,这个在室内机铭牌上有。。

碳氢化合制冷剂 冰柜R290制冷剂怎样加,方法步骤怎么操作

碳氢制冷剂为什么节能环保? 碳氢制冷剂是碳氢化合物,不含氟,不损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所以环保。其凝固点低,蒸发潜热更大,使得单位时间内降温速度更快;分子量小,流动性好,输送压力更低,减小了压缩机的负载。等熵压缩比功小,使得压缩机工作更轻松,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电耗,节省了系统的运行成本,综合节能率可达20%~30%。所以碳氢制冷剂是氟利昂的最佳替代品。这都是濮阳中炜公司的人给我介绍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碳氢化合制冷剂 冰柜R290制冷剂怎样加,方法步骤怎么操作

碳氢制冷剂的制冷剂的分类 在压缩式制冷剂中广泛使用的是氨、氟里昂和烃类。按照化学成分,制冷剂可分为五类: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和共沸混合物制冷剂。根据冷凝压力,制冷剂可分为三类:高温(低压)制冷剂、中温(中压)制冷剂和低温(高压)制冷剂。根据制冷剂常温下在冷凝器中冷凝时饱和压力Pk和正常蒸发温度T0的高低,一般分为三大类:1.低压高温制冷剂。适用于空调系统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2.中压中温制冷剂。如R717、R12、R22等,这类制冷剂一般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3.高压低温制冷剂。如R13(CF3Cl)、R14(CF4)、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这类制冷剂适用于复迭式制冷装置的低温部分或-70℃以下的低温装置中。

碳氢化合制冷剂 冰柜R290制冷剂怎样加,方法步骤怎么操作

新型碳氢制冷剂(HCR-22) 碳氢制冷剂

常用的制冷剂有哪些种类 1、氨。氨是使用最为2113广泛的一种5261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4102为-77.7℃,1653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30℃时也绝不可能超过1.5MPa。2、氟利昂-12。R12为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为CF2Cl2。它是我国中小型制冷装置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3、氟利昂-22。R22也是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一氯甲烷,分子式为CHClF2,标准蒸发温度约为-41℃,凝固温度约为-160℃,冷凝压力同氨相似,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454kcal/m3。4、碳氢制冷剂。主要是节能和环保这两大优点;节能方面:用R433b的空调要比用R134,R22的空调节省能耗15%至35%左右。扩展资料常用制冷剂的相关介绍1、高温制冷剂又称低压制冷剂。其蒸发温度高于0℃,冷凝压力低于0.3MPa,如R21等,适用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2、中温制冷剂又称为中压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50~0℃,冷凝压力为1.5~2.0MPa,如R22等。其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活塞式压缩机的电冰箱、食堂小冷库、空调用制冷系统、大型冷藏库等制冷装置中。3、低温制冷剂又称高压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低于-50℃,冷凝压力为2.0~4.0MPa,如R13、R14等,。

按化学结构分类,氟利昂制冷剂属于()类。A、无机化合物 B、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 参考答案:B

空调里使用的制冷剂主要是什么? 您好!空调制2113冷剂组成制冷剂也有人写作5261致冷剂的。在压缩式制4102冷剂中广1653泛使用的制冷剂是氨、氟里昂和烃类。按照化学成分,制冷剂可分为五类: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和共沸混合物制冷剂。根据冷凝压力,制冷剂可分为三类:高温(低压)制冷剂、中温(中压)制冷剂和低温(高压)制冷剂。无机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使用得比较早,如氨(NH3)、水(H2O)、空气、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等。对于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国际上规定的代号为R及后面的三位数字,其中第一位为“7”后两位数字为分子量。如水R718.等。氟里昂(卤碳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氢元素(CL)、氟(F)和溴(Br)代替后衍生物的总称。国际规定用“R”作为这类制冷剂的代号,如R22.等。又有人称之为氟利昂的。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环状有机化合物等。代号与氟里昂一样采用“R”,这类制冷剂易燃易爆,安全性很差。如R50、R170、R290.等。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是乙烯(C2H4)、丙烯(C3H6)和它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它们的R。

#碳氢化合物#空调制冷剂#制冷剂r22#生活常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