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欧体、颜体、柳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楷书欧阳询松下问童子

2020-10-03知识8

你还知道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请写出两位书法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欧体、颜体、柳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楷书欧阳询松下问童子

书法里的横为什么总是斜的? 个人看法,严格地讲,这个提问提得有点不太严谨,小篆、隶书也属于书法的范畴,其横画就是平直的,可不是斜的哦!古人讲,笔法生结构,个人认为横画斜置的根本是毛笔笔法所致。所谓的右手书写说,视觉审美需要、立体感均是横画斜置后所附带的视觉效果罢了。

欧体、颜体、柳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楷书欧阳询松下问童子

欧体、颜体、柳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我是创哥的花园,我在大学学了四年的柳体,毕业后又系统学了欧体、颜体,对学习楷书有一点体会(文末附一张临习的柳体局部)。在这里说一点个人看法,欢迎留言探讨。我觉得欧体、颜体、柳体的最大区别是他们书法风格所反映的个人气度和时代风貌的不同。所谓字如其人,就是字与一个人的气质性情相符合,与如其所处的时代风气相符合。三位书家都是唐朝人,但处于不同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欧体、颜体、柳体,分别代表了初唐、盛唐、晚唐的气象。欧体严谨工整,平正中寓峭劲,得寓险于正之趣。给人以神气外露、猛锐长驱之感。与欧阳询端正谨严的性格相合,也和初唐那种精神焕发而秩序井然的气象相合。颜体雄浑宽裕,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气慨凛然,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气象和雍容包容,以及凛然的庙堂之气,与他忠烈不屈,舍生取义的人格契合。这在他的《颜勤礼碑》特别明显。柳体遒媚劲健,骨力遒劲,素以骨力取胜,反映了柳公权刚正不阿的人格,史上就有着名的柳公权向皇帝“笔谏”的故事,皇帝向他求教书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搞到皇上当场脸色都变了。而他这种高度成熟和一笔不苟也和晚唐楷书风格的彻底成熟,时代不再如初、盛唐那样英气勃发而转为谨严拘谨。

欧体、颜体、柳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楷书欧阳询松下问童子

欧阳询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练字的诀窍有哪些? 几点说明:1、本文所述,仅针对硬笔字。文中部分方法可能来自毛笔练习,参考对象、所举范例亦包含毛笔字…

唐朝的楷书四大家分别是指谁? 采纳数:7308 获赞数:155292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

欧阳询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的字体特点分别是什么 1、欧阳询字体特点: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 唐人 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

我国书法四大家分别是谁?一般都是指楷书“四大家”,即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俯)。他们都是在楷书上,创造出了风格各异且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巅峰,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集楷法于一身的绝技(境)。千百年来,学书者顶礼膜拜,无出其右。至于为何出现此种现象,其成因颇为复杂,也难以言表,留下了迷惑不解的难题。在我国书法历史上,应该说,还有行书“四大家”。那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是在行书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说排名蔡襄本为蔡京,因其人品不佳而更换。若论书艺水平,蔡京似略胜一筹。由此可见,古人评书,也得“德艺双馨”。当然,无论在篆、隶、楷、行、草,每一书体上都可拟定“四大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疏漏或偏颇,高手在民间,楷书可能难以超越“四大家”,其他书体或字体,却出现了“无论魏晋”,每个朝代,也都有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书法大家。

#艺术#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书法创作#楷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