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件和人物是由外国史学家记载了的? 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的交流史

2020-10-03知识5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促进西方文化交流的大事记的故事名称 1 1.鉴真东渡:公元2113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5261请,先4102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1653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2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西游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件和人物是由外国史学家记载了的? 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的交流史

就历史上中国与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 汉朝中国丝绸、铁器、造纸、井渠、养蚕、缫丝等技术,通过海上与路上丝绸之路传到朝鲜、日本、波斯、大秦等地及各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当地物质生活提高,技术进步。两汉之际佛教传入,给中国文化新的元素。唐朝日本派“谴唐使”学习,回国或进行著名的“大化改新”,推动日本发展。而玄奘、义净更为中印文化交往作出巨大贡献。中国绘画、雕刻、壁画、思想、音乐多有佛教色彩。宋朝指南针为欧洲发现美洲,实现环球航海提供条件。活字印刷为欧洲资本主义宣传启蒙思想创造条件。这些都是东学西渐,明清多以西学东渐。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先进思想家思想受西方思想影响。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著作介绍给中国,把中国儒家、道家学说介绍到西方。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将西方科学技术书籍著作引进,为科学发展注入新的生机。近代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学习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这些,不断引领中国近代化发展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件和人物是由外国史学家记载了的? 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的交流史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件和人物是由外国史学家记载了的?因为中国历史最神秘,有很多东西科学是解释不了的,比如说八卦、星宿等等,在数千年前,中国有人就发明了这些;外国历史学家,并不是因处于好奇心写中国历史,而是为了功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迷团,名震天下;世界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学科,需要世界史学家来记载,研究…下面来看看,世界上都有哪些史学家曾记载、撰写、研究了中国历史。1.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广为流传。600多年来,世界各地用各种文字辗转翻译,译本可能超过了100种。我国学者根据不同版本翻译过7种,其中1935年冯承钧将法人。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件和人物是由外国史学家记载了的? 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的交流史

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最活跃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历史上中国侵略外国和外国侵略中国的各大事件。 中国没有侵略外国。外国侵2113略中国有5261:一、中日甲午战争4102,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1653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

第一位中国人到底是怎么跟外国人交流的? 大家好,我是侃叔,正儿八经聊历史!史上第一个中国人是怎么和外国人交流的?呈正!16世纪时,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开始传教,那么语言不通,咋弄?一开始找中国人,通过肢体语言和画图识字来勉强交流。1588年,利玛窦完成第一本《葡汉字典》1814年马礼逊完成第一本英汉字典《华英字典》后来中国商人和欧洲商人为了便于沟通发明了一种假语言,由汉语和英语混合在一块。这种语言用汉语发音,这种语言叫作“洋泾浜”或者“皮钦语”。洋泾浜分为三个阶段:广州葡语、广州英语、洋泾浜英语在到后来,广东最先接触的外国人,与外国人交流频繁个,便出现一种广州英语,就是用粤语硬拼英文,且没有语法规定。慢慢的出国留学的人多了,这种假语言也就慢慢的失去了作用。在古代,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还可以找一个“中转站”,也就是找一个中间人,懂两边语言的,来做翻译。

第一位中国人到底是怎么跟外国人交流的? 先用哑语手式交流,然后在相互学习口语文字,总之初学乍练乃有个过程。

#中国历史#历史#马可·波罗游记#玄奘#中国近代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