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日本真言宗之初祖 佛家所谓禅宗与密宗有什么区别?

2020-10-03知识9

中国佛教十三宗是哪些 十三宗:佛教诸宗之总称。在我国,指毗昙宗(或以俱舍宗代之)、成实宗、三论宗、涅盘宗、律宗、地论宗、净土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妙旨,以唐代杜顺禅师(557~640,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华严经系如来成道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佛陀入灭后七百年顷,龙树于龙宫中见此经有三本,以上、中二本非凡力所能持,乃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或谓三十八品),流传印度民间,且作大不思议论十万偈以释其文义;复作十住毗婆沙论,以注释华严经十地品之一部分,此即华严释论之滥觞。至佛陀灭度后九百年顷,世亲作十地经论,解释十地品;金刚军、坚慧等诸论师亦先后作十地品之释论。净土宗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的之宗派。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净土乃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即清净功德所庄严之处所。又称莲宗,盖东晋慧远在庐山结白莲社,取义生西方净土者皆由莲花所化生,而极乐国土亦名莲邦。本宗特别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法,藉弥陀本愿之他力,。

日本真言宗之初祖 佛家所谓禅宗与密宗有什么区别?

佛教中有几大宗,分别是 佛教中有八大宗。分别是:一、三论宗又名法性宗 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传习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

日本真言宗之初祖 佛家所谓禅宗与密宗有什么区别?

佛教都分哪些?密宗,禅宗,净土宗的区别是什么? 佛教按宗派分,有八大宗派: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日本真言宗之初祖 佛家所谓禅宗与密宗有什么区别?

南京的哪座寺院在隋唐时期被称为四大丛林之一 朋友你好!确然无疑的是栖霞寺!现在还有南京最古老的石塔就是建于隋朝。

请问 天台宗 华严宗 禅宗 法相宗 这四派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一、天台宗。创始人智顗(538-597)。因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又名法华宗。祖庭是浙江天台县的国清寺。

祖庭的各宗祖庭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户县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约五十公里,为三论宗祖庭,是国务院确立的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草堂寺创建于东晋末年,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现存草堂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逍遥院内一部分。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经典,后在园内建草堂寺,供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唐初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三论宗,尊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成为三论宗祖庭。三论宗在唐初盛极一时,并流传日本等国。鸠摩罗什还在草堂寺译出《成实论》,此论在当时也普遍宏扬,以后逐渐形成为成实宗,故草堂寺同时又是成实宗祖庭。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高僧最澄(767-822年)来大唐游学,在天台山从道遂、行满二法师习天台教观,归国后在比睿山创立日本天台宗。13世纪,日莲(1222-1282年)在比睿山学习天台宗,1253年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建立日莲宗。这样,日本日莲宗信徒。

佛家所谓禅宗与密宗有什么区别? 佛家所谓禅宗2113与密宗的区别主要有教派、5261修行方式、学习法门的不同。1、教4102派:禅宗是中国佛教1653宗派之一,相传中国禅宗为菩提达摩祖师所创;密宗,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2、修行方式:禅宗思想体系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亲自灌顶,不经阿阇梨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3、学习法门:禅宗是对具有上上根器的修行者开举的一种法门,其他法门都是通过一些办法来让众生因指见月,逐渐生起正见。而禅宗则对具有上上根器的人直接用各种方式告诉他什么是正见。扩展资料:“密宗”又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密宗宣称,显教是释迦牟尼对凡夫俗子说的法,密教是他对自己亲属说的秘密真言,所以又叫“真言宗”。唐开元四年(716年),善无畏带来《大日经》,与弟子一行一起译出。唐开元八年(720年),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传入《金刚顶经》,由不空译出。这两部佛经是密宗的理论依据,随着它们被译成汉文,密宗在中国开始形成和。

#日本禅宗#禅宗#密宗#佛学#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