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月出惊山鸟”的后半句是什么? 诗词名:鸟鸣涧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类型: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出惊山鸟下一句是什么? 是“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吧!王维的《鸟鸣涧》全诗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整首诗中,“惊”字可谓是“诗眼”,读者不妨想象一下:。
五字古诗大全?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3、《寻隐者不遇》唐。
古诗大全(5个字) 1、《静夜2113思》唐·李白床前明月5261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4102头思故乡。2、《咏鹅》1653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
中秋诗会作文
月出惊山鸟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时鸣春涧中。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鸟鸣涧》,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全诗原文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意境虽好,但过于夸张,无声的月光怎么惊飞山鸟? 王维《鸟鸣涧》,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试析:王维运用通感写法,借助联想将不同感观的感觉联系起来,引起感觉转移。月光无声,但却通过听觉来表达月光的明亮。王维所提到的桂花,并非秋桂,而是一年四季皆可开花的月桂。第一句第二句,首先交待事件(鸟鸣涧)的发生背景:无人事烦恼的诗人,于悠闲的心境中感知到桂花的飘落,周围异常寂静,诗人听到了桂花落下的声音,心中无一丝杂念,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感知到那细微的变化。接下来由动景(桂花落)转静景(春山静夜)达到一种奇妙的平衡,二者既矛盾又统一。桂花飘落的感觉是轻盈,春山之中空荡寂静的夜晚,感觉是沉重,二者依旧是一种平衡。这两句话巧妙地营造了一种空寂静谧、恬静优美的氛围。到了第三句,笔锋一转,又是一个动景,这个动景比之前那个桂花更直接,而且赋予了山、鸟、人的情态,不过是月亮升起而已,如此缓缓的情景,居然能把山鸟惊到。也许惊的不是鸟,而是享受着静谧的诗人,侧面写出环境的幽静。从这一句开始,整个画面就活了,这只鸟是灵魂人物,一下子就打破了之前那些静、沉、空。到了第四句,鸟鸣声和时断时续的涧水声交相呼应,响彻山谷,诗面豁然明朗,极富生命力。
月出惊山鸟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时鸣春2113涧中。原文:人闲桂5261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4102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唐·王1653维《鸟鸣涧》释义: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扩展资料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参考资料来源:-鸟鸣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