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近几年所实施的财政政策 国家近十年来的财政政策

2020-07-20知识13

中国近几年所实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它通常指一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相关措施。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以及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功能的不同,财政政策通常被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方式。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的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是党中央针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烫平”经济周期的调节措施。一、积极财政政策的产生背景启动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另外一方面的影响在于我国国内出现了通货紧缩的问题。可以说是国内、国际影响因素并存。(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二)国内因素的影响1998年我国一改过去实行的限制需求增长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向了实施适度扩张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我国政府之所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一个是调整政府投资重点的需要,再有就是考虑到承担改革。我国近十年的财政政策都有哪些? 从2005年起,我国连续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式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2005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决定。所谓稳健财政政策,就是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收缩的情形,是介于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物价比较稳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情况下,实行的一种财政政策。从近年来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实践看,稳健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我国过去实行的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而言的,财政部门落实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控制赤字,反映了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增量平衡取向,主要措施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调整结构,反映了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控”的结构优化取向,这轮宏观调控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要防止通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避免通缩的阴影卷土重来;既要间接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控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改革,反映了财政政策促进“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的取向,就是要转变以往主要依靠财政。要找近十年来的国家财政对养老补贴的数据在哪里有 针对目前公众关注的养老金问题,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6月30日在2012论坛上表示,养老金缺口“非常大”,应通过市场机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效率。他透露,近十年,中国对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这已是中国连续第10年为企业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了。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约为1900元。按10%的增幅计算,今年的养老金平均待遇将超过2000元,全国7400多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将因此受益。并且,政策还会向有特殊困难的群体适当倾斜。国家的政策,体现了多缴多补的原则,可以引导符合条件的居民早参保、多缴费,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积累,提高自我保障水平。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破解的问题:保险待遇低,对老年城乡居民生活保障作用有限,以及社会上不停讨论的养老金缺口的问题。2012年,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透露,中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大平衡,养老金缺口“确实非常大”。他说,近10年来,中国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201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2亿名,2025年这个数字将突破3亿。“未富先老”带来的“养老之困”,持续。我们国家近几年采用了哪些财政政策,为什么 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我国近十年(2000—)的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区别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与以前作比较,显得较为宽松。都知道前一段我国经济过热,所以央行连续九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投资,缓解经济过热情况。进来经济增长放缓,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前一阵央行推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这样的政策被称为宽松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解决通膨问题。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就会令到所有的贷款放缓,存款储备金率上升,就会减少人民购买物品,从而解决物价继续上涨问题。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运用了多次不同的货币政策。1987年到1997年这。我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状态及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 近十年来财政宏观调控简要回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就是有高有低,波浪式前进,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的。但是,严格地讲,在1993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是靠计划实现综合平衡,大多采取行政性措施。真正运用经济办法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财政“三大法宝”来进行宏观调控,是在1993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2003年一季度GDP增长速度达9.9%,全年为9.1%。2004年一季度GDP增长速度为9.8%,二季度为9.6%,三季度为9.1%,四季度为9.5%,全年为9.5%。同时,从2003年开始,物价也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由负增长变成正增长。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9%。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经济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1.1993~1996年的财政宏观调控 1993年到1996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控制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四个“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二是四个“紧张”: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三是一个“乱”:经济秩序混乱,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为了确保经济的健康。

#国内宏观#货币政策#适度原则#央行#宏观调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