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可夫的战功是二战所有将领中的第一吗? 朱可夫是不是头脑简单

2020-07-19知识4

基辅围歼战后,朱可夫为什么责怪巴甫洛夫?如果让朱可夫来打,基辅战役会胜利吗? 基辅战役很难胜利,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军,即使是朱可夫也很难有所成绩,因为那时德军气盛,经过波兰战役,西欧战役,有了一定的较高的作战能力。同时,德军掌握着当时最好的战略战术水平,先进作战理论,比起训练不力,战术和思想古板落后,技术装备整合不力,基层军官因为扩军和清洗的俄军来。具有很大的优势。德军进攻,苏军防守,苏军准备仍然不足。所以,即使是朱可夫也无力回天,同时,朱可夫当时的战斗能力也并不优势。但是,基辅战役失利为国家争取了时间,对德军中央集群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使得明斯克战役的胜利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反过来,明斯克的失利对基辅侧翼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导致了基辅战役的应对过于艰难。如果明斯克和基辅互为犄角,对于屏蔽对莫斯科的威胁是有着巨大的利益的。由于巴甫洛夫的严重失误,导致西方面军整体崩溃过快,打乱了本来就已艰难的战略态势部署,如果明斯克能够像基辅一样抵挡一阵,效果会更好。可以失败,但是不该是最差的失败,我们注意到西方面军是图哈切夫斯基的老底子,不能说没有意思。当然,基辅战役可以做得更好,但是这是战术问题了。从战略上,斯大林的不退是没有问题的。朱可夫的撤退是有问题的。从战术上,朱可夫的逐次抵抗。朱可夫是一个怎么样的军人? 冷酷无情的统帅,他的指挥特点是防守反击,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冷酷的把大批新兵当作炮灰来吸引和消耗德军,然后用精锐部队反攻。他头脑清晰,善于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但是我不喜欢这种无视士兵生命的您如何评价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 他们仨是二战苏军中人气最旺的三大元帅,堪称斯大林手中的三把利剑,不过呢,还有一位特低调的元帅实力不…有人说没有兵力优势朱可夫就不会打仗了,对此你怎么看? 首先要说明一下,如果拥有优势兵力却总是打败仗,那谁都不会发动众多士兵去参加战斗了。其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屈指可数,且都被人们经常提起,说明这种事情是很少的、难以复制的。所以朱可夫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吃败仗,不能说明他不会打仗。打仗这个东西,不是说谁会用一万兵力杀敌十万才是合格的将领。朱可夫的战略眼光德军集结重兵突袭苏联的时候,当时苏联人根本没有多少准备,所以前线一直溃败,不久德军就推进到了基辅。这里有苏联重兵集结,但是相比德国550万人来说,根本不够看。人家是都带着装备来的,而苏联绝大部分的战士还没受训练,而且没有配发足够的装备。于是他建议,将主力转移,但是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而且当时斯大林很是愤怒,扬言要把德国人打出去,为了实现他的这一目的,他还将朱可夫撤职。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真的被敌人包围,在敌军连续的炮轰下,根本无法还手,于是超过六十万人被活捉。经过这一战,连斯大林都对他非常佩服,于是赶紧把他又召唤回来,重新让他指挥大军。打赢了苏联的第一战1941年8月,他带着10个师的预备役杀入战场,在此之前,莫斯科的补给线已经被切断,4个军团先后对这里发起进攻,但是没有夺回这里。然而朱可夫带着这。假设斯大林当年让朱可夫继承他的位子,朱可夫有能力治理国家吗? 二战后,斯大林年龄已老,大功告成,而且通过二战涌现出一批精英,本该激流勇退。可供接班的人很多,包括舆论说的很坏的贝利亚。朱可夫接班确实是不错的选择,朱可夫办事缜密,军政素质高,不管调到什么地方,都能扭转战局。举个例子,朱可夫被派到列宁格勒防守,看到老革命伏罗诺夫号召青年人,\"孩人们,你们的父辈跟我上战场,今天你们要跟我上战场。群情踊跃,要与敌拼杀。朱可夫则让老革命去休息,现在战争是飞机,坦克不再是国内革命那会子了,拿杆枪往前冲就行了。朱可夫在列宁格勒是党政一把手,统筹全局,充分利用早期的防线,调动各种力量挽救了列宁格勒,说明朱可夫军各方面素质都很强,而不仅仅会指挥打仗,更能稳定军心,民心,组织军民共克难关。而且很会演讲,鼓动群众。朱可夫之所以是二战第一名将,其并没有太多自创的军事理论,而是细致入微,洞查入微,战场组织入微,精于计算,考虑周全。例如敢于在不利于大兵团作战的沼泽地区展开部队。如果用这种头脑管理国家,国家肯定能兴望。在决策上,军事决策就不用说了,二战期间无人出其右,在国家政治上,积极参与铲除贝利亚。为国家大意,大争权,不利用自己的大功为自己谋存政治利义。二战中科涅夫作战不利,。

#明斯克#格奥尔吉·朱可夫#二战德军#斯大林#军事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