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生理学中的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超极化怎么恢复点位

2020-10-03知识1

生理学动作电位图解的问题;动作后电位 图标的有点问题,都略微向左移一点,“负后电位是超极化正后电位是去极化”这个理解是反的。文字描述没有问题。负后电位就是在动作电位复极化的最后(其实还没有完全到静息电位),电位变化明显变慢的部分,变慢的原因就是“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才是超极化的部分。

生理学中的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超极化怎么恢复点位

超极化后电位是如何恢复为静息电位的?

生理学中的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超极化怎么恢复点位

生物学里面的极化 去极化 复极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1、极2113化就是神经纤维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状5261态,即表现为静4102息电位。2、去极化就是神1653经纤维受到刺激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即为去极化。3、复极化就是已经兴奋的神经纤维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即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扩展资料医学定义一般细胞的内部以细胞膜为界,内部具负电性,这种极性程度的减弱称为去极化。与此相反,其增强的,则称为超极化。去极化是通过向膜外的电流流动或改变外液的离子成分而产生的。对兴奋性膜使其在一定阈值以下去极化,则产生主动的去极化,也常产生极化方向的逆转(overshoot),但以后通过复极化(repolarization)而返回原来电位,称此为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兴奋时将产生去极化,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参考资料来源:-细胞超极化参考资料来源:-去极化

生理学中的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超极化怎么恢复点位

为什么后去极化称为负后电位,后超级化称为正后电位?

何谓动作电位?可分为那几个时相?何谓局部电位?有何特点 在神经干上记录动作电位时,在锋电位的后部还可观察到一些缓慢的膜电位微小波动,称为后电位。其中后电位包括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EPSP)和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IPSP)两部分,负后电位在前,正后电位随后。负后电位,钠离子内流,为上升支正后电位,下降支

生理学中的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极化:指事2113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5261化,使其性质相对于4102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去极化:又1653称除极化,是指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或者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反极化: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当膜由由0mV变化到20-40mV就是反极化过程。超极化:指神经细胞膜的一种生理状态。膜内电位大于70毫伏,达到80毫伏,甚至90毫伏。复极化: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扩展资料:细胞极化:细胞是不良导体,膜内的细胞内液和膜外的细胞间液都是导电和电解质。由于跨膜电位的存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的电学模型,可视为膜内负膜外正、电荷均匀分布的闭合曲面电偶层,此时膜外空间各点的电势为零。处于静息状态的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对整个细胞而言,对外不显电性,此时细胞所处的状态称为极化。去极化过程:在膜的去极化初期,钠离子通道几乎立即被激活,大约在0.5ms内,钠离子的通透性即比静息时增加了500倍。由于钠离子在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浓度梯度,细胞外的钠离子将迅速向膜内扩散,使膜两侧的电位差急剧。

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 这个问题我总结并发表过2113,我给你解释,5261下附相应解释,不理解的大家一起探讨这个4102问题。静息电位与1653动作电位一、静息电位1、概念表述静息电位是指组织细胞静止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其值常为数十毫伏,并稳定在某一固定水平。2、产生条件(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浓度较高,约为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较高约为膜内的10倍。从负离子来看,膜外以Cl-为主,膜内则以大分子有机负离子(A-)为主。(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则很小(Na+通道关闭),对膜内大分子A-则无通透性。3、产生过程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A-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被阻止在膜内。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便形成一个电位差。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达到平衡时,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即静息电位。这就是说,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二、动作电位1、。

生理学上,将动作电位的时候,最后阶段为超极化,请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你说的超级化实际上是后超级化,动作电位最开始是去极化,然后是复极化,复极化后可能是超级化,即后超级化,主要原因是:复极化过程是膜上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对抗的一个过程,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的是去极化,此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随着膜电位接近峰值,钠离子通道逐渐关闭,而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通道开的缓慢,关闭也缓慢,从而使极化状态超过静息电位,导致超级化现象产生,由于钾离子克服离子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平衡最终又趋近于静息电位值,而后在钠钾泵的作用下,钠钾离子回到静息电位时状态和水平

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区别 动作电位和局部2113电位的区别: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5261胞受到刺激时在4102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1653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形成原因: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于大量的钠通道开放引起的钠离子大量、快速内流所致;复极化则是由大量钾通道开放引起钾离子快速外流的结果。局部电位: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形成机制:阈下刺激使膜通道部分开放,产生少量去极化或超极化,故局部电位可以是去极化电位,也可以是超极化电位。局部电位在不同细胞上由不同离子流动形成,而且离子是顺着浓度差流动,不消耗能量。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细胞膜#去极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