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奥利给!把夜校办到农村去,贵州青年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

2020-07-19新闻7

导读

近年来,贵州共青团坚持紧紧围绕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大局,聚焦青年所需所急所盼,实施“青春建功大扶贫行动”,团结引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在“四场硬仗”“四个聚焦”和脱贫攻坚夜校开办、农村产业革命、乡村振兴中奋力作为。

其中,团贵州省委聚焦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需求开展“志智双扶”,建成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368所,累计礼聘教师和志愿者3286人,培训群众45.8万人次;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开展政策宣讲、感恩教育、陪伴行动等活动4400余场次,直接覆盖群众24万人次。

把夜校办到农村去

脱贫战正酣,夜校灯火明。近年来,按照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共青团要把夜校办到农村去”的要求,团贵州省委聚焦少数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以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单位,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368所,帮助贫困群众“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群众热烈欢迎。

雷山县大塘镇新桥村大龄村民正在夜校学习写常用字

“把夜校办到农村去”是党办夜校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继承、发扬,真正体现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方法,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贵州决战决胜、同步小康关键时刻,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切实增强了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提升了生产生活技能。实践充分证明,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把夜校办到农村去”必须牢牢根植群众、依靠群众。无论是服务脱贫攻坚,还是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服务”都是夜校不变的宗旨。夜校的办学目的、教学内容都要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急,因材施教、按需施教,让贫困群众自觉感恩奋进,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拔掉穷根、奔向小康。

“把夜校办到农村去”必须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夜校教师和志愿者直接面对群众,需要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需要了解群众、懂得群众,从而才能得到群众认可,推动夜校工作顺利开展。夜校教师和志愿者要虚心向农村技师和广大群众学习,把知识和技能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传授给群众,让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夜校中,在教与学中共同进步。

“把夜校办到农村去”必须坚持常学常新、改革创新。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已经成为贵州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随着群众需求不断变化、知识技能更新迭代,夜校自身也需顺势而为、因势而变,不断适应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化改革中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凝聚力,成为群众欢迎的“群众课堂”。

农村夜校天地宽,农村群众很喜欢。

2020年,贵州将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层项目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图为志愿者体验采茶

脱贫攻坚夜校照亮群众搬迁路

2020年1月,贵州省委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方案》,整合工青妇力量,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团省委紧紧围绕省委部署,按照“搭五桥、建五家” 和“五个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将 易扶点夜校作为夜校开办工作重点,组织工作专班下沉指导各级团组织抓好易扶点夜校管理运行和教学组织,筹集资金在“9+3”挂牌督战县和铜仁市易扶点新开办省级夜校 15所,努力将夜校打造成搬迁群众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生活常识、提升就业技能、开展交流互助的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夜校“群众学习阵地”作用,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助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实施。

青年志愿者文艺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搬迁政策宣讲助力了解脱贫政策惠民措施

6月25日晚6点40分,榕江县易扶点卧龙小区夜校礼聘的政策解读和宣传老师吴顺刚吃完晚饭就出门了,当他走进小区,远远地看见夜校教室里灯火通明时,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当晚,吴顺刚要把到政府主管部门认真咨询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医保报销为老百姓进行讲解。

绥阳县易扶贫点夜校结合易扶点的后续服务工作,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感恩教育,开展“忆昨天、说今天、盼明天”的活动,给老百姓讲解衣食住行、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的好政策,激发群众感恩之心,听党话、跟党走。

小区党员石琴艳说:“夜校教会了群众很多实用的东西,夜校满足了群众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对医疗、社保等方面的了解,还教会了群众取钱、坐公交等城市生活技能,感谢党和政府这么多惠民政策,希望夜校继续办下去,为我们小区服务。”

各易扶点夜校紧紧围绕党政工作部署,结合社情民意、政策讲解、产业发展需要,从技术专家、致富能人、青年志愿者中择优聘请到夜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多渠道满足夜校师资需要,确保每所夜校至少有2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教师把脱贫政策向老百姓讲明白、讲清楚,直接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移民群众的心中,助力畅通政策传达“最后一公里”。

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必须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就业生计问题。针对群众务工和就业需求,易扶点各夜校积极邀请相关专业人才开展餐饮、建筑、家政、维修等职业技术培训,使老百姓能够有一技之长,实现就业。

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王院村夜校结合五福小镇安置区电子厂招工需求,开设“电工技能”培训流动夜校课堂,组织电工老师为40名搬迁群众讲解电工技能知识和电工基本操作技能,最终28名群众成功进入电子厂就业。

碧江区响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姚敦花通过夜校烹饪培训,找到工作,工资达3600-4000元,高兴地说:“通过参加夜校的技能培训,我掌握了一门生存技能。收入上去了,生活变好了。”

青年志愿者给群众上农业技术课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各级团组织充分整合远教、学校、道德讲堂等现有资源,通过挑选熟悉法律知识、懂得农村适用技术、在群众中有威望以及尊老爱幼的模范组建授课队伍,重点围绕群众所需的惠农政策、适用技术等开展培训,让夜校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生活常识讲解帮助融入社区生活

从山区农村到城市小区,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社会秩序发生了新的变化,让一些长期居住在山区的搬迁群众感到不适应。

针对这一问题,为帮助群众快速融入社区集体生活,各夜校积极开展市民意识、文明礼仪、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生活常识、生活技能、志愿服务等方面培训,调动群众融入社会生活的主体意识,共建文明有序家园。

天柱县联山街道夜校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进社区活动,对市民意识、城镇生活常识、家庭消防知识等内容开展培训。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居规民约、移风易俗、尊老孝贤等新时代文明守则和文明公约。

全省各级团组织在易地扶贫安置区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希望工程·陪伴行动

西部计划志愿者梁绍平表示:“通过对社区群众的文明道德培训,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每周去开展清扫活动,搬迁群众能主动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日常保洁,‘社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已经深入人心。”

台江县方黎湾社区夜校志愿者开展引导社区老人走斑马线、坐公交车志愿服务,71岁老人熊克朴说:“搬迁到这里之后,生活都有所不同了,家门口就是大马路,必须要学会过马路,坐公交车等,非常感谢我们社区的志愿者耐心地教我们。”

文化知识教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各夜校抓住中心任务,坚持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带领群众学写字认字,学听说普通话,学看电视新闻。同时,通过组织夜校学员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进群众相互间的交流。为老百姓送知识、送文化,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不学习,我们这些留守妇女就真的落伍了。”锦屏县三江镇大公田社区夜校学员龙爱菊对夜校颇有感触,这位“60后”成员,因儿子、媳妇都外出务工,无人照看小孩,不得不留守家中照管孩子,闲暇时只能靠看新闻了解外边的世界,如今在夜校上课,眼界大开。她说:“我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对各项事务更加了解,心里更加亮堂了。”

在大公田社区,像龙爱菊一样留守农村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夜校可谓雪中送炭,一场结合实际的培训课,温暖着易扶点,滋润着百姓的心田。

盘州市亦资街道金秋居委会夜校针对联络感情难、城市归属感弱等问题,联合青年夜校志愿者组建广场舞队、山歌队、棋牌社3支文体活动队伍,带领群众积极参与集体文娱活动,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增进感情。

近年来,贵州省各级团组织努力把夜校办成群众“愿意来、学得进、用得上”的学校,最大限度扩展夜校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截至6月30日,贵州省各级团组织在易扶点开办夜校213所,累计礼聘教师和志愿者1425人,登记在册学员15020人,开展教学17390课时,培训群众280850人(次),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了搬迁惠民政策,学到了文化知识和生产生活技能,提升了搬迁群众“搬到小区新房子,开启幸福新日子”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内生动力。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