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人之道者 损有余补不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2020-10-03知识9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谁能告诉我意思,具体点,包括什么引申义啊,等等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谁能告诉我意思,具体点,包括什么引申义啊,等等的: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2113,是减5261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4102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1653,来奉献给有余的人。这句话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老子》第七十七章的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扩展资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在文章中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老子提出两种道—即“天之道”和“人之道”,或自然秩序和人世秩序,是有价值上的鲜明态度的,这就是褒天之道而贬人之道。在他看来,。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释义:自然的法则,2113是损减有余来5261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4102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1653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1、原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2、释义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3、出处出自老子《道德经》。扩展资料:老子出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认为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张松如指出,老子把他从自然界得来的这种直观的认识,运用到人类社会,面对当时社会的贫富对立,阶级压迫的不合理现实。《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出自何处 解释一下 不要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注释】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

如何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上天即是真理。真理是绝对的,是彻底的,是极致的,是不变的。一切的存在只有一种根本关系:深刻强烈之存在否定无力冷漠之存在,无力冷漠之存在肯定深刻强烈之存在。这铸就了人向往强者的铁律,真理就是最深刻强烈之浩气存在。因为真理达到极致从而无外求,所以上天会惩罚那些侵淫心强的狂妄之辈,因为这些人执着表面的强大太猖獗严重忤逆天意;会照顾那些自重守德之人,因为自重守德必有浩然正气,是真正的强者。所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而人由于执着表面的强大,所以往往趋炎附势,人由于侵淫心强,所以往往欺负弱者。故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也有一定道理。结论是:上天照顾真正的强者,世人执着表面的强大。但有共同点:对强者的向往。

如何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在《道德经》七十七章中是这样说的:“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从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用白话文翻译过来大意是这样的:天道的作用,就象开弓一样吧!弦高了就把它压低,弦低了就把它升高,弦长了就把它减少,弦短了就把它加长。天之道,是减少有余的,用来弥补不足的。但人的道却不是这样的,偏要剥夺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谁才能体行天道,把有余的供给天下不足呢?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如此。所以圣人作育了万物,而不认为有能力,成就了万物,而不占居其功劳。他无私无欲,一切顺应自然,不愿表现自己的才德。我觉的这段话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纵观社会发展的历史,从隶奴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的精英们,和那些所谓的伪“圣人”、假“伟人”们,不正是这样违背“天道”争权夺利,压榨人民,贪天之功,而做的吗?本章用“张弓\"来比喻天道的完满与和谐。其真正的和谐之道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切利益都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不与民争利,社会财富要人人平等共享。谁才能。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 原:“天之道其犹张弓与。2113高者抑之,下者举5261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4102损有馀而补不足1653。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译: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开悟的道者不会储藏财物,而是把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别人,他们越这样做,反而越是会拥有财物。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多。道的创造总是利于万物,而不是去伤害它们。开悟的道者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去与人相争。

#道德经#天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