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质岩及其成因 在萨落依矿区,硅质岩既产于基性熔岩流之间,也产于火山碎屑岩中。在阿克塔什矿区,硅质岩主要产于块状矿体上部或火山碎屑岩中。硅质岩层与地层整合产出,厚度一般为几米,最厚者可达4 m,在走向上,断续延长近1000 m。1.硅质岩的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矿带出露的硅质岩可分成两类:具条带状或纹层状构造的浅灰色硅质岩,可称为燧石岩;具条带状或纹层状构造的紫红色硅质岩,由于硅质岩含大量浸染状铁氧化物造成的结果,称之为碧玉岩。在阿克塔什矿区只见到了燧石岩,未见到碧玉岩;在萨落依矿区燧石岩和碧玉岩都有产出。条带状燧石岩都或多或少的含一定量的硫化物,最常见的硫化物为黄铁矿,有时也有闪锌矿。硫化物往往集中呈条带状或纹层状产出,它们与硅质条带互层,形成十分发育的条带状构造。研究证明,两个矿区的硅质岩在矿物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别。阿克塔什矿区的硅质岩:该区硅质岩具条带状构造,条带由黄铁矿、硅质相对集中分布形成,连续性较差,带宽为0.2~1.3 mm不等。显微镜下研究证明,硅质条带由石英、黄铁矿组成。石英占总体积的95%左右,呈他形粒状集合体,粒度为0.05 mm,具花岗变晶结构。偶见石英斑晶产于细粒石英集合体中,粒度为0.65 mm。斑晶形状。
常见的中性岩岩石类型 1.中性侵入岩闪长岩一般呈深灰、灰色或灰白色(图7-12a),全晶质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普通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所组成(图7-12b),次要矿物有黑云母或辉石,不含或含少量的钾长石和石英,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榍石等。角闪石多呈深绿、褐色长柱状晶体,玻璃光泽,有较好的解理面。斜长石呈浅灰或灰白色长板条状晶体,玻璃光泽,解理明显,可见聚片双晶。镜下观察,斜长石普遍具有聚片双晶,颗粒较大者,具有卡钠长石复合双晶,环带结构发育;角闪石,横切面呈菱形,多色性强(图7-12c、d),由黄至深棕黄色;辉石,微呈绿色,多色性不显著;榍石,常呈横切面为斜形的扁平柱状或板状,也常呈粒状,棕色,突起极高;微斜长石,极少,有特征的方格双晶。闪长岩分布有限,多数呈岩株、岩墙、岩床、岩盖等小型侵入体产出。常发生钠长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与铁、铜矿床有成因联系。闪长玢岩是一种常见的中性浅成岩或超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闪长岩相似,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图7-13a),斑晶以中性斜长石为主(图7-13b),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基质由细粒状或微晶质中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组成。二长岩是一种呈浅灰色、浅玫瑰色的中性深成岩。岩石性质。
喷出岩———玄武岩类 玄武岩一般呈黑色或灰黑色,经变化可呈暗红色、黑褐色或暗绿色;多具斑状结构或无斑隐晶质结构,也有玻璃质和半玻璃质结构。常见斑晶矿物为斜长石、橄榄石和辉石,其中橄榄石常变为褐红色伊丁石。玄武岩常具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柱状节理等。气孔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常随流动状态而变化,气孔数量不等,量多时成熔渣状构造(见图 1-16);气孔可被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蛋白石、玉髓、沸石等充填形成杏仁体。水下喷出的玄武岩可具枕状构造。1.矿物成分及其特征主要矿物组合与辉长岩相同,为斜长石和辉石,其次为橄榄石,有时见角闪石、黑云母、偶见石英、正长石。副矿物为钛铁矿和磁铁矿。有玻璃质时,多呈褐色或橙黄色、橙红色。斜长石 主要是拉长石或培长石,有时可见中长石,甚至是钠长石。斑晶斜长石的牌号比基质斜长石更高,一般可相差 15~20,双晶普遍发育。辉石 为富钙的普通辉石或透辉石,也可为贫钙的易变辉石或紫苏辉石。普通辉石既可呈斑晶也可为基质,而易变辉石只出现于基质中,紫苏辉石则只呈斑晶出现。橄榄石 常呈自形斑晶或在基质中呈他形粒状产出。在早期变化作用影响下,可全部或部分变为褐红色的伊丁石和铁矿物,在后期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