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临港一周观察】在上海这座滨海新城,人们能否不用担心失败?

2020-07-19新闻26

摘要:只有边界被清楚定义,人们才能真正放下心口悬着的石头。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若干政策》于近日发布。其中提出,对未实现预期目标的项目,以及创业失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宽容,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这令人眼前一亮。此前施行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已定下相关主基调,临港新片区的《若干政策》则提出,该资助的继续资助,并细化到资助金额、资助模式。政策一出,记者朋友圈里不少科创领域从业者都相当兴奋。

这也难怪。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几个前沿产业,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有许多受制于人的关键技术亟需突破,其难度却也不言而喻。《若干政策》体现了临港新片区在科创领域的包容性——他们不必再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投身于挑战性的原创探索时,后顾之忧也扫除不少。

在临港新片区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在记者看来,宽容,或者说包容性不仅仅体现在创新创业领域。对所有前路尚不清晰的新兴概念、产业、做法等的包容,都能在临港新片区见到。

金融科技是近年来冒头的新产业,一如所有新事物,将其视作何类企业、如何监管等成为放在各地政府面前的难题。临港新片区则早就提出,要“把握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机遇”“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

包容还体现在许多外界难以留意到的地方。记者这几日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采访,多家企业表示,这里“先行先试”的氛围一向浓厚。货物进出牵涉到许多繁琐流程,企业提出流程改造需求,管委会、海关从不会摇头拒绝,而是积极同企业一道探索对企业便利的新模式。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胡幸阳 摄

在此前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调研时,一家绿色再制造企业向他说明“旧件进口难”的情况,他当即表态:企业拿出可行的方案,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撬动政策,实现突破。

这反映出的是一种自信。临港新片区能够包容所有新生事物身侧可能陪伴的未知风险,其本质上是对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自信。以金融科技为例,临港新片区敢于先行先试,自信来源于其正试点开展的“沙盒监管”模式。所有的操作、后续影响都在“沙盒”中,影响可控、风险可控。而在洋山特殊综保区,如果说制度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发动机,那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与物理围网“软硬”结合所打造的风险防控体系则是一块坚强的压舱石。

物理围网。 胡幸阳 摄

不过,新片区在鼓励创新方面,需要细化和深化的还有不少。就《若干政策》而言,还有人会问,所谓项目“未实现预期目标”,如何定义?所谓“创业失败”,又如何定义?实验室里出了个小事故,能否宽容?投资数百万的试验完全失败,又能否宽容?

又譬如,洋山特殊综保区内提出监管新政策,为方便企业,部分货物径予放行,可认定范围包含哪些货物?企业搞不清情况,不在范围里的货物走了这一通道,能否少扣留些时间,给予迅速重走流程的机会?

只有边界被清楚定义,人们才能真正放下心口悬着的石头,“先行先试”也才能真正成为临港新片区的金牌特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