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教科书为什么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2020-10-02知识4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卖油翁讲述的是北宋名臣陈尧咨被一个卖油老翁教育的故事,说陈尧咨擅长射箭,有一次他在射箭时旁观者有一位卖油老翁不以为然。陈尧咨问其原因时,老翁表演了倒油的绝技,然后颇有逼格的说唯手熟尔。教科书中的卖油翁到此处戛然而止。然而欧阳修原版的《卖油翁》中其实还有一句,这一句被教科书删除了。我们来看下卖油翁在教科书中被删掉的一句话即: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此处引用了《庄子》中的两个故事: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讲的是一个丁姓厨子解牛的绝技和一个叫轮扁的工匠制造车轮的技艺。说明了实践出真知、大道无形的道理。我没看到,被删除的这一句话首先比较晦涩,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他比较困难。其次,教材中选入卖油翁旨在教育学生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而轮扁斫轮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出自庄子,庄子是道家典籍,他讲这个故事的本意其实是想说明“大道无形”的道理,这种形而上的东西显然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去理解。教科书删除他,对于教学来说,确实是变得方便了。但是直接删除这句话确实有些不妥,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用小字加注释:此处原文有“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一句话。这样既方便了教学,又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不至于误导学生,岂不是两全其美。

教科书为什么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我先把《卖油翁》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下。文章的意思是说。康肃公陈尧咨射箭非常棒。一天他在家射箭。有一个买油的老翁在傍边看。只是 微微点头。陈尧咨就问老翁,自己的射箭技术如何?老翁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于是,自己在葫芦口上方一个铜钱。油从铜钱中间倒入,油不滴到铜钱上。于是,陈尧咨说:“没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最后删掉的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译文: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删掉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原文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最核心的一个意思。就是任何事情,虽然具体做的事情不一样,但实质上是一样的。道理是相通的。“任何事情都是孰能生巧,越做越熟,越做越棒。删掉的最后一句话,不是断章取义,而是总结,是加深意思理解。从原文的最后一句话,给我们更深的启示是,从一件事情,可以通过相应的道理,原理,规律来发现另一件事物的本相。

教科书为什么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教科书为什么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卖油翁》最后一句为何被教科书删除?最后一句是什么? 《卖油2113翁》的最后一句是,此与5261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之4102所以删除最后一句,其实跟两个典故1653有关。相信很多人都学过《卖油翁》,而这也是欧阳修的得意之作。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在射箭,陈尧咨非常得意,来往行人无不称赞他。但只有卖油翁站在一旁默默不作声,卖油翁通过自己卖油这件事,告诉射箭者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只是手法熟练。这则寓言故事也是在告诉现在的学生,天下没有难事,只要肯练肯做。只不过大家现在看到的书本中,《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却被删掉了,其实它的最后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古诗词不仅讲究寓意,而且特别讲究对仗工整,那么为何最后一句话要被删掉呢?其实也跟最后一句话所提到的两个典故有关,一个典故是庖丁解牛,另外一个是轮扁斫轮。伦扁是春秋时期的造车匠,而斫轮指的是用斧头来制造车轮,说明这个造车工人有着很高超的技艺。而庖丁解牛,相信大家也知道,他指的也是手艺高超。原本欧阳修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讥讽射箭者,说陈尧咨跟庖丁轮扁一样。因为《卖油翁》是出现在书本中的,所以这两个典故放进去的话,似乎有些误导中学生。让学生觉得读书不重要,产生读书没有用的看法。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断章取义算不上,但这绝对是编纂者觉得的,最应该传达给读者的东西,至于这是不是作者本来的思想,文章是不是完整的,就不是编著者考虑的问题了。简单说,就是,我想让你知道A,那么关于其他的BCD你就不要再费心思了。这种方式看起来,好像是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时间长久了,我们自然就会发现其中的缺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以德报怨。愚不可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都是我们日常比较频繁用到的词句,但是这些词句本来的意思有多少人可以准确说出来?甚至很多都是以讹传讹,在与其完全背道而驰的方向上各种强化,当你告诉他古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人家还觉得你在胡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差呢?这就和用这句话的人有关了,很多东西,你少说一个字,多写一个词,它本来的意思就会彻底改变,我看作者的原文,可能体会七八分的意思,但是我从别人那里听到转述,那也就体会个二三分,甚至完全不得要领。我不建议随便的删改原著的东西。既然我们已经有完整的版本,为什么要改变?可能很多人说,多那么一句不知前因后果的话,学生学习起来不知所出,不知所言,有点格格不入。可是,教育是干什么的啊?教育不仅仅是止步于让学生只知道“卖油翁”而不知道庖丁和轮扁啊?。

为什么《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会被教育厅在课本中删掉?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2113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厅删掉《5261卖4102油翁》最后一句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它不合1653时宜的地方,觉得会对学生教育有违和的地方,或者说会造成对学生的成长和理解有偏差,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告诉他们什么,而是应该学会如何思考才对,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否则接收的就是你的结果,由于学生没有学会思考的方法,将来到社会上,工作岗位上将如何自处,遇到新的问题怎么办,是不是还是需要别人来告诉他们结果,那么这个传授的人能否保证结果正确?《培根随笔》中有这样几句话“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其实跟我们常说的“尽信书不如不读书”是一个道理,再者说能读书本身就是一技之长,根本无需担心书本内容对人的影响,读书也需要熟能生巧。“平衡点”自己也是一名喜爱读书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也从来不加约束,但是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最后如何决定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并尊重他的意见,让他自己学会判断和思考,现在已经可以互相讨论比较深刻的问题,比那些读死书和死读书的强多了,虽然那些。

教科书再次删改内容,《卖油翁》最后一句被删,断章取义真的好吗? 先不说其它,关键是文章的完整性。也许主体意思不受影响,但是文学的完整性被破坏了。

#欧阳修#陈尧咨#庖丁解牛#卖油翁#陈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