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位于贵阳市北京东路的渔安安井温泉旅游城未来方舟项目F3组团施工工地(以下简称F3组团工地)正在火热施工中,工地上,施工工人戴着智能安全帽忙碌着。不久前,F3组团工地作为贵州省建筑工程和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治进行时”暨“安全生产住建行”部署会的示范样板工地,成为参会者学习观摩的对象。
观摩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智慧工地数字监管服务平台智能安全帽 工地宝在工程施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亮亮 摄
“这个白色的就是智能安全帽,它的后方安装有感应装置,当工人戴上它进入系统监测范围,管理人员就能实时掌握工人的动向。”现场,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了正在使用的贵州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数字监管服务平台中,智能安全帽在安全生产中起到的作用。在一块大屏幕上记者看到,系统清晰地显示着佩戴智能安全帽的工人身在何处、正在进行哪项工作。“实时定位、轨迹查询、撞击报警、佩戴监测、语音播报、区域报警……”施工现场技术员吴松华告诉记者,戴上智能安全帽,工人们无论在工地的哪个角落,系统都能立即找到,随时守护他们的安全;如果工人的头部遭受到了意外撞击,系统会马上发出警报,派人帮助并带他脱离危险;如果工人的施工操作或所处位置靠近危险边缘,系统会立即让监控摄像头语音提醒工人注意安全。“如果出现进工地时或者在工地内忘记带安全帽的情况,怎么办?”记者问。“系统摄像头一旦发现不戴安全帽的情况,会语音提示进入工地的人员必须带上安全帽,否则就被拒绝进入,或者拍下照片上传至系统,并立即提示项目管理层,管理层会根据情况提出批评教育或开出罚单,让忘记的人员‘长长记性’。”吴松华说。
观摩现场,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智慧工地数字监管服务平台运行方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亮亮 摄
“本项目通过对‘智慧工地’的全面应用,实现了对人员安全、建设质量等在线化智能监管。”据F3组团工地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建四局贵州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璞介绍,智慧工地数字监管服务平台将生产数据实时汇总和建模、形成数据中心,使项目管理层全面掌握生产过程,通过AI技术智能识别项目风险并预警,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F3组团工地作为示范样板工地,是贵州省建设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数字监管体系的一小部分。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贵州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数字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到2021年末,贵州将逐步建成“一套标准、一个平台、多个系统”的施工现场数字监管体系。F3组团工地所在的贵阳市作为全省首批建设试点地区,将选择不少于60个在建工程项目作为首批试点项目。一套标准,是指贵州省《智慧工地建设应用标准》。一个平台,是指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数字监管服务平台。多个系统,指视频监控、危大工程监管、扬尘监管、塔吊在线监管、安全双控管理、劳务实名制信息采集(数据对接)、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关键人员在岗考勤监管等应用系统。随着这套体系的逐步建成,全省房屋市政工程将运用大数据技术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亮亮
编辑 赵飞羽
编审 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