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膜电位减少称为去极化? 因为细胞膜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导致细胞膜本身就存在一个内负外正的膜电位。当膜内负电位减小或者说膜内外电位差减小的时候,就是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时就是超极化。意思是本身就有一个电位差,有一个极化状态,膜内的负电位减小导致电位差减小,也就是极化状态减小,自然就叫去极化了
为什么膜电位去极化才有可能形成动作电位,而超极化就不行? 这是因为在超极化的时候,形成动作电位所必须的离子通道(电压依赖型)处于无法激活的状态,再大的刺激也无法形成动作电位.在去极化后,膜电位处于静息状态,离子通道可以被激活.才有可能形成动作电位
生理学中的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极化:指事2113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5261化,使其性质相对于4102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去极化:又1653称除极化,是指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或者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反极化: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当膜由由0mV变化到20-40mV就是反极化过程。超极化:指神经细胞膜的一种生理状态。膜内电位大于70毫伏,达到80毫伏,甚至90毫伏。复极化: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扩展资料:细胞极化:细胞是不良导体,膜内的细胞内液和膜外的细胞间液都是导电和电解质。由于跨膜电位的存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的电学模型,可视为膜内负膜外正、电荷均匀分布的闭合曲面电偶层,此时膜外空间各点的电势为零。处于静息状态的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对整个细胞而言,对外不显电性,此时细胞所处的状态称为极化。去极化过程:在膜的去极化初期,钠离子通道几乎立即被激活,大约在0.5ms内,钠离子的通透性即比静息时增加了500倍。由于钠离子在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浓度梯度,细胞外的钠离子将迅速向膜内扩散,使膜两侧的电位差急剧。
原本静息电位,然后由于氯离子内流产生超极化电位,这还是内负外正,且算是有发生膜电位变化吗? 氯离子内流,导致膜内更负,膜外更正,进一步增大静息电位差值,这个叫超极化,实际上就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结果,高中阶段这个不算膜电位改变
生物高手速进!!关于膜电位变化的曲线解读的问题!!!下图表示莫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细胞未受2113刺激时,细胞5261膜内外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差4102,叫做静息电位1653。同时这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该电位差等于膜内电位减去膜外电位,因为几乎所有动植物细胞膜内电位都比膜外低,所以得出来的是负值。如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即膜内比膜外电位低70mV)。图中a点表示的是未受刺激前的静息电位,当然是负值。受刺激后,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膜的去极化,在该图中即从静息电位a处上升到b点(0mV)的过程;图中bc段,即膜电位变成了内正外负,称为反极化;电位从c点又逐渐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这种膜内朝着正电荷减少方向发展,逐渐恢静息电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在复极化的过程中电位差可能比静息电位的值更负,即该图中d点处,叫做超极化。最后de过程恢复为原来的静息电位。
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为() A.极化变化 B.超极化变化 C.去极化变 参考答案:C解析: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当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时,膜电位是去极化还是超极化 去极化 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k+出膜,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导致的。此过程是主动转运,因此增加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膜电位不变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选e.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