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班婕妤(宁武),汉成帝贤妃,才华横溢,不屑后宫争斗,侍奉太后

2020-07-19新闻15

班婕妤(公元前48—前2年),名不详(有说其名为“恬”),楼烦(今山西忻州宁武)人,其父左曹越骑校尉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婕妤,史学家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西汉著名的女文学家,宫廷正统妇德、妇容、妇才的典范。纵观她的一生可以发现,班氏无论是少时成长学习、贵为婕妤还是被陷害失宠,她一直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始终以淡然的心态面对,而不是做一个恪守礼教,以父、夫为天的女子。

班婕妤是汉代扶风班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之一,是汉代有名的女辞赋家,在梁代钟嵘《诗品》中班婕妤是唯一位列上品诗人十八位的女诗人,称其为:“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扶风班氏在西汉成帝至东汉顺帝百余年间出现了许多出类拔萃之人,除班婕妤外,还有班彪、班固、班昭、班超等,其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学术、教育、文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班氏并不是一开始即是文学世家,据《汉书·叙传》开篇所言: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有史记载的班氏先祖班壹、班孺就是骁勇善战的壮士,婕妤之父班况在武帝时期也是征战匈奴的有功之人,其子班伯“志节忼慨,数求使匈奴”,成帝河平中,伯持节于塞下迎单于,后拜定襄郡太守,精选掾史,收捕盗贼,郡得以安定。可以看出,班氏家族素来有武将之风,班婕妤虽身为女子,但在这种勇武豪情的家族里难免会沾染果断、坚毅的气息,也使得班婕妤对于人生追求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汉代上层女子的礼仪教育主要集中于妇德教育、行为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等,可见,汉代女子所接受礼仪教育包含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样。班婕妤身在官宦家庭,自小便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班况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班婕妤作为家中幺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加上她本身聪颖伶俐、性格刚强、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且极为好学,因此她通读史书,有着很高的文学造诣,说话行事常常引经据典,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班氏对自身要求十分严格,礼仪举止效仿古人贤良之风,进退有度。

除此之外,班婕妤还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汉代有崇尚歌舞的社会风气,除王公贵族家中专门的歌舞伎之外,上层阶级女子所通音律者甚多,班婕妤亦为其中翘楚,她既善填词又善谱曲,经常根据不同的情境有感而发,虽无传世之作,但可以看出班婕妤少时成长过程中的礼仪教育十分宽松,并没有受到太多外部束缚,因此,班氏对自身的才华很有自信,也有着不同平常女子的志向,她认为自己应作贤德之妇,将辅佐皇帝成为千古明君作为奋斗目标,于是成帝继位后,班氏顺利入选后宫,开始了她的妃嫔生涯。

班婕妤自身的学习成长经历,使得她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包括礼仪教育,由于宽松的教育环境,其并没有成为被传统礼教束缚、事事遵循“三从四德”的女子,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无视对女子的层层规范,大胆做出想要的选择,并且为之努力。

将辅助皇帝视为己任的班氏顺利进入汉成帝的后宫。《汉书·外戚传下》写到;“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班氏一入宫并没有得到皇帝的注意,仅为少使,属于品级较低的侍妾,然而班氏没有灰心,她谨言慎行,坚信自身的才华一定能帮助她达成目标。不久,成帝注意到了这位与众不同的女子,逐渐认识到班婕妤不仅长相美丽,更可贵的是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并不恃才傲物,而是有礼有节。

《汉书》中明确记载“婕妤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且班婕妤时常引经据典地为成帝排忧解难,或以丝竹之声放松成帝身心,努力塑造一个谨守礼仪的贤妃的形象,因而深受时人仰慕,在前朝后宫都颇具贤名。班婕妤不仅对自己有着严格的礼仪要求,而且时时规劝成帝不可行为肆意无度,要注重礼仪礼节,做个有“礼”之人。据记载,班婕妤曾因不合礼制而拒绝和汉成帝共乘一辇:

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嫳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此处之“辇”是皇帝常乘坐的车子,皇帝所用需两人在前拖着,而嫔妃只能有一人拖辇。成帝特意为班氏打造了一辆大辇车,以便和其一同游玩赏乐,但是班婕妤以理制情,通过夏桀、商纣王和周幽王的例子劝谏皇帝不要行不合礼仪之事,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不仅成帝深以为然,而且受到了太后的夸赞,太后将其比作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王后樊姬,能够时时引导皇帝勤于政事,心系天下。

班氏自入宫,一举一动都体现着她自小接受的礼仪教育,从不恃宠而骄,不因获得成帝的宠爱而欣喜若狂以致忘记礼仪,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所以一味听从丈夫的话,而是心态平淡、低调自持、坚持志向,并且致力于以自己去影响他人。

虽班婕妤自比贤妃,但奈何汉成帝实在算不上一位有道明君,在和班氏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后,成帝的注意很快被能歌善舞的赵飞燕姐妹吸引,赵氏姐妹长相美艳,但性格飞扬跋扈,行事作风更是毫无礼仪可言,她们不但独霸后宫还栽赃嫔妃。

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孝问班婕妤,婕妤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由于班婕妤的辩解合乎情理,成帝还赏赐黄金百斤以做安抚。面对赵氏姐妹的诬陷,班婕妤奋起反击,用慷慨陈词和严密的逻辑以表清白,但同时此事也令她深刻意识到在这种后宫争斗日趋激烈的情形下,退而求安才是明智之举,于是她自请去长信宫侍奉太后,并在成帝驾崩后看守陵园,直至终老。

在此期间班婕妤的确是孤独的、满含幽怨的,可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自己的内心用辞赋创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虽怨,但不怒,这也许就是班婕妤的生活智慧,也体现了她的礼仪教育,得宠时不骄,失宠时不恨,时时以“礼”来要求自己,这“礼”不仅是礼仪规范,更是班氏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期望,也只有这样有礼有节的女子,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作品,给后人以警醒和教育。

班婕妤的作品,一直广被称赞,并且数量众多,但如今大多已经遗失,仅留下“两赋一诗”(即《自悼赋》、《怨歌行》及《捣素赋》),后世由这“两赋一诗”衍生出许多经典作品,就其诗赋本身而言,不仅反映了班氏的内心世界,更可以从中窥探到她所表现的礼仪教育。

《自悼赋》实际上就是班婕妤对其一生经历的表述,同时展现了她失宠前后的思想情感状态,其中“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为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圣明。”诉说班氏继承先祖和父辈的美德,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修养,承蒙圣皇厚爱有幸选入后宫,她并不将入宫当作是牢笼束缚或者无上荣耀,而是始终保持着感恩和虔诚之态。

在随后的日子里,她“陈女图以镜监,顾女史而问诗”,以舜妃、娥皇女英、文王之母太任, 武王之母太姒为鉴,希望能够时时提醒自己保持应有之礼仪,然而“将天命之不可求”,于是其“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她婉转地表达了自己远离世间纷扰的愿望。长信宫中孤单冷清,只有借酒消愁,但班氏并没有因此生恨,而是认为自己“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 与福禄兮无期”,纵情欢乐和荣华富贵都没有止境,既然身处高位,也便没有什么可怨恨的了。

南宋朱熹评价到:“情虽出于幽怨,而能引分以自安,援古以自慰,和平中正,终不过于惨伤。”的确,《自悼赋》中带有明显的哀怨色彩,似乎不能体现出班婕妤的平淡深邃,但仔细思之,可发现这种“怨”带有一种洒脱和坚韧,是合乎情理的,是怨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包含对美好生活的眷恋和追求。

在《捣素赋》中,班婕妤刻画了后宫宫女的生活。首段写宫女姿色之美。她们“盼睐生姿,动容多制,弱态含羞,妖风靡丽”“笑笑移妍,步步生芳。两靥如点,双眉如张。颓肌柔液,音性闲良。”班氏极尽美好之词描绘宫女们的容貌衬托后来她们因为常居于后宫,而无法与家人朋友相见,只能通过“捣素”来派遣内心寂寞。第三段直接写到“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宫女们既有如花的美貌,又有高洁的品性,更有用情专一、夫妻相爱者,但只能困于宫廷之中,孤独终老。宋代章樵言:“成帝耽于酒色,政事废驰,婕妤贞静而失职,故托捣素以见意。”清代评价其:“《捣素赋》怨而不怒,兼有‘塞渊、温惠、淑慎’六字之长,可谓深得风人之旨。”通过描写宫女们生活和劳动场景以及她们不得自由的命运,班婕妤实际上也在喻己,她所受的礼仪教育使她平和地接纳了失宠的事实,但没有让她放低姿态卷入后宫纷争,或者一味怨恨一蹶不振,而是借文抒情,抒发对夫妻和乐的自由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怨歌行》又称《团扇歌》,是班婕妤借团扇自喻,其中“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中的情感尤为明显,秋节至,团扇也便成了无用之物难逃被抛弃的命运,而恩情亦是半路断绝。虽是写团扇,实际上道出了班氏作为宫妃心底的哀怨,然而却不难看出她的深邃和决断,当恩情不在,她所做的并非乞求丈夫回心转意,而是就此“恩情中道绝”,大有一种洒脱之态,和妇女要顺从丈夫、依靠丈夫等思想有所不同,班婕妤能够急流勇退,保持一颗平淡之心,做到了既遵“礼”,又不遵“礼”,合乎“礼”,却不拘于“礼”。

班婕妤的行为、精神及作品得到了后世之人的争相赞许。曹植:“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冲其骄,穷悦其厌。在夷贞坚,在晋正接。临飒端干,冲霜振叶。”晋傅玄班婕妤画赞曰: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匡君,纳侍显德,谠对解纷,退身避害,志邈浮云。晋左九嫔班婕妤赞曰:“恂恂班女,恭让谦虚,辞辇进贤,辩祝理诬,形图丹青,名侔樊虞。可见,班婕妤的礼仪才德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教育影响,对其个人而言,无论是家庭礼仪教育、宫廷礼仪表现还是诗赋中所体现出的礼仪教育,都是她礼仪教育历程的一部分,虽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班氏如何行礼,行怎样的礼等,但点滴之中尽看出班婕妤是一个“有礼之人”,但此“礼”非“礼教”之礼,是她对于个人行为规范的要求。

幼时家庭并没有因为班氏的女子身份而剥夺其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用所谓的“女性之礼”来约束她,将其打造成死板、恪守规矩的机器,反而给了她宽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因而班婕妤知礼、守礼,并且有着自己的想法,正是如此,她才能在后宫之中得宠不骄、失宠不馁、急流勇退、怨而无恨,始终有礼有节,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对待周遭的一切,给后世留下一个宠辱不惊,进退有度的身影。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楚汉#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