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十二章34--最后节注解 33~35.这几节采用不同的比喻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即你的言行取决于你是什么人,也表明你是什么人。因此,法利赛人对耶稣的侮辱,绝不能被当成未加思索冲口而出的言谈;他们的话表现了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本质。按照第30节的严格划分,他们已被归入了敌对的一边。好、恶之间也必须严格的划分,七16~20有关树和果子的比喻已将这点说得很清楚了〔见那几节的注释;这里的以为(make)一词在原文里是陈述的习惯用法,不应理解为祈使的语气〕。施洗约翰曾骂法利赛人为毒蛇的种类(参三7,同时请看三2注释,以理解马太是多么精心地把耶稣的讲道与约翰的讲道联系起来),这一称呼在此再次使用,以指出法利赛人根本错误的立场;参看十五17~20,那里说恶言恶行的根源在一个人的内心。本节所讲的也就是这条基本原则。这并非意味着一个人不能改变,可是如果不从内心里改变,言行也会依然如旧。36~37.前三节的原则,解释了为什么要凭你的话来审判你,那是因为你的话表现真正的你。这就是为什么凭着法利赛人口出的恶言,他们必受严厉的审判(31~32节),因为他们的恶言已表明他们从根本上与神的目的相对。argon(“闲的”)直译就是“不干实事”(请看二十3、6等节)167。这个词。
怎样理解马太福音10章34到37节?
马太福音10章34一35节请帮忙解释一下。清楚一点 叫:2113抛掷、带来。动刀兵:,原5261文是‘带来剑’,并非4102指‘军事冲突’,而应该1653就是指 10:35-36节的状况。10:35-36 节的背景是(弥 7:6),在犹太人中,早就把这一节圣经解 释为弥赛亚来临时所要产生的分别作用。但是马太所引用的经文不是希 伯来文圣经,也不是七十士译本,因此有学者认为在当时可能弥迦书还 有其他的型态流传。生疏:分裂、一分为二、分开。媳妇:原意是‘新郎’,不过在此可能是指‘与婆婆同住的新娘’耶稣带来的和平,并非那种掩饰彼此歧见而粉饰出来的和谐。选择跟随耶稣的人和不跟随耶稣的人之间一定会有矛盾和不和,但我们可以盼望总有一天矛盾可以化解。委身基督可能会使我们与朋友和所爱的人分隔。耶稣这样说并不是鼓励我们违背父母或在家中引起纷争,反而显明他要求我们作决定。由于有些人跟从他,有些则拒绝,两者之间必引起无可避免的冲突。当我们背起十字架跟从他,我们与别人不同的价值观、道德、目标和决定,就必使我们与他人有距离。不要忽略你的家人,但也不要忘记你对神的委身比他们更重要,他应该在你生命的首位。
怎样理解马太福音10章34到37节? 10:34 你 们 不 要 想 我 来、是 叫 地 上 太 平.我 来、并 不 是 叫 地 上 太 平、乃 是 叫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