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藏气法时论 脾病者 结合《素问?藏气法时论》,试述四时五味、五谷、五果等与五脏的相应关系。

2020-10-02知识7

藏气法时论》如何记载关于五脏补泻的治法? 《素问?藏气法时论》这样记载关于五脏补泻的治法:“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iI。欲软,急 食咸以软之。。

黄帝内经 藏气法时论篇的疑问?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第二十二篇 藏气法时论》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古代医者本篇要点:一:论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五治"的道理.二:阐明五脏病"愈"、"加"、"持"、"起"的时间禁忌。

结合《素问?藏气法时论》,试述四时五味、五谷、五果等与五脏的相应关系。

中医里五味入五脏,味道应该不止五种吧? 这里的“五味”不单纯指的老百姓说的“味道”,更多的是食物或者药材的特性归类。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合于五脏就是: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一个动态的平衡,各脏腑相互制约和影响作用,以平为期。如果饮食偏嗜,五味作用于人体太过或不及,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打破机体平衡,也就导致疾病的产生了。《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泪弛,精神乃央。也就是告诉大家饮食有度,不能偏废,五脏的资生依赖于五味,但是某一味偏盛就会打破平衡、伤害脏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古文翻译。。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

木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什么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9f5uDLZ5YwfWfeg474FeQT2xK0oM7-E7inTl24JXx8pdzva7KYA8KPcjOa0O5tRy_clUdgmI8w2zKFTb15s4X0hqBcKsZ-SKZ6XMNs8A7y 其他回答(1)

《内经》藏气法时论篇 《内经》一书不仅是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最佳见证,同时,也是现代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可靠基石。【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

黄帝内经 藏气法时论篇的疑问? 你需要整篇前后对照着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不但要理解五行,也要了解药效。肝和胆在甲乙日最旺盛,肝对应五志中的怒,大怒则气急,甘有缓解气急的作用。心和小肠在丙丁日最旺盛,心对应五志中的喜,大喜则心气涣散,酸有收敛涣散心气的作用。

#中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