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宋一位普通的诗人,仅用28字就写出了西湖之美,可与苏轼比肩

2020-07-19新闻11

说到清明时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祭祀先祖,祈愿逝者天堂安息。其实,在清明节的时候,春意正浓,草长莺飞,气温微凉,最适合结伴踏青游玩。试想一下,在杨柳依依,繁花吐蕊,春光日盛的时节,呼唤三五好友一起郊游踏青,在万物竞发的大好时节寻春、探春、赏春、享春是怎样的惬意与洒脱啊!

古人就最喜欢在这样一个时节,结伴赏春,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篇篇动人的清明诗。你看在杜牧眼中的清明是多么的快意十足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你看杜甫也是很喜欢处处是希望、点点是美景的清明的: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

元朝的杨允浮也在自己的《京城杂咏》中写道: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踏青人。

翻遍千万诗篇,我们会发现很多文人墨客在清明时节游览西湖美景是十分钟爱的,无论是唐朝的白居易,还是宋朝的苏轼、杨万里等人都曾经在杭州为我们留下了著名诗篇。尤其是苏东坡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将西湖的美景描绘得犹如西施一般极致。有了苏轼的助力,西湖才有了著名的踏青胜地——苏堤。

今天小赫赫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同样是来自于宋朝诗人的一首清明游苏堤的诗,这首诗虽然无法与苏轼的诗相提并论,但是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的侧面描写也将西湖的美景描绘得犹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这首诗就是南宋诗人苏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前两句中,作者就直接点明了清明春游的主题。

清明时节正是梨花盛开的时候,走在西湖边上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和风,堤上的人们已经开始在这样温暖的季节忙碌了起来。 加上这个时节外出游玩的人逐渐增多,西湖显得格外热闹。很多人来到西湖苏堤上。

首句简单直接,说明了清明春游的热闹场景,但是却没有从正面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梨花、春风等关键词写出西湖湖畔诗情画意的春意风景,读上去令人陶醉其中,我们似乎能够听到草丛中鸣叫的昆虫、能够感受到花红柳绿的两岸美景。在这里、在这时,清明是美的,西湖也是美的!

尤其是后一句中的“半”字,瞬间就点明了西湖苏堤的热闹场景,略带夸张地说有一半的杭州城的人都出来了。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最后两句依旧通过是喧嚣过后的反面衬托来说明游览西湖美景的人之多,更加显示出此时此刻风景的美已经到了极致。

本意:到了傍晚时分,人们慢慢地都回家了,但是在西湖苏堤上的千万株杨柳依旧在风中摇曳,它们在等待着鸟儿的归巢,因为到此刻,西湖的美景是属于它们的。

最后两句,看上去似乎是游人打扰了小鸟们平静的生活,但实际上我们细品之下会发现,作者在这里所想要说明的是西湖苏堤的景色太美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热闹非凡,虽然傍晚的时候人们已经回家,貌似归于平静了,但是流莺归巢,热闹依然。

白天属于游人,而夜晚属于小鸟,都感受到这里的春色美好。

最后一句似乎与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记》有些相似,后者在文中也写到人们到山中游玩,也同样写到夕阳西沉时游客回家而山鸟归林的情景。也许,在古代的文人思想中,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也许在那时,这样的思想就已经是“生态学”范畴了。

#诗词歌赋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