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岳阳楼记”的问题“岳阳楼记”中作者说“越明年,政通人和,乃重修岳阳楼”有人说重修岳阳楼实在滕子京到岳阳的第二年,有人说是在第三年,你统一那个观点,为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范仲淹 希文 文正 政治家 文学家《范文正公集》2.(1)特指贬官或流放(2)迫近(3)全.都(4)景象(5)国度(6)思想感情3.(1)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融入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了极点。4
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②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异:不同,不同于.③所有食客附和.和:应和,同意.④宴席上有进献鱼和大雁的.坐:同“座”,座位.(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于:介词,在.B.老天对民众很宽厚啊!于:介词,对.C.齐国姓田的(贵族)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于:介词,在.D.也在场坐着.于:介词,在.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此题主要依据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断句.句子翻译为: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故断句为: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②各种荒废.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A小题2:D小题3:B小题4:D小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希文,文正 2.属通嘱,嘱托。3.封建吏降职或远调,光辉,在…之前,没有 4.A 5.前人之述备矣,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不因暂时的失败而耿耿于怀,等。
《岳阳楼记》的几个问题!高人帮解答!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同意,作者写景一暗一明,也可以看出其心境的转变,虽然景情都不同,但最后都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D2.A3.C
岳阳楼记 5.(1)详尽(2)放晴(3)迫近(4)日光6.(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 起来了。(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说坏话,害怕坏人的批评指责。7.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 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8.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 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硪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 考^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 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 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 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