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瘤状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结构和构造

2020-10-02知识9

竹叶状灰岩的成分是什么 竹叶状灰岩:由扁状的砾屑级内碎屑经CaCO3胶结而成,具砾屑结构。砾屑形态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形似竹叶。竹叶状灰岩一般形成于近岸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浅水地区。砂屑。

瘤状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结构和构造

贵州省道真县上坝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研究 杨秀忠2,裴永炜2,王明章1,张林1,陈萍2,冯发焱2(1.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阳 550004;2.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遵义 563000)摘要:上坝地下河岩溶管道发育于二叠系下统的茅口组灰岩中,顶底板均为很厚的隔水层,具有良好的蓄、隔水边界条件和地下水库建库条件;上坝地下河不但有较大的流量,而且具有较大的地下调蓄空间。研究结果认为,上坝地下河管道适宜建坝地段分布于地下河两条支流咽喉汇合口地段,该地段堵洞成库成功的把握性非常大。在靠近地下水库两坝肩部及坝底部,由于含水层本身厚度较大,钻孔勘探发现小规模溶洞、裂隙存在,因此可能产生轻微的岩溶渗漏,处理方案是对拟建地下水库堵洞坝轴线及两坝肩地段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关键词:地下河;岩溶水;地下水库;开发利用条件1 基本地质概况拟建上坝地下水库位于上坝地下河中段上坝垄岗槽谷西侧山脊,上坝地下河位处垄岗槽谷的垄岗地带,延伸方向呈NNE向,谷地东西两侧垄脊标高1000~1200m,谷底标高600~700m。谷地为农田和人口集中分布区,上坝乡玉溪镇和道真县城分布于该谷地中(图1)。受地质构造控制,上坝地下河岩溶管道发育于二叠系下统的茅口组灰岩中,其底板有志留系上统韩家店组。

瘤状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结构和构造

(二)沉积环境及沉积相 华北地区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由于中条、吕梁等陆岛的存在,导致吕梁山以东广大地区成为古陆边缘沉积区和相关相带的空间展布;吕梁山以西,因毗连秦岭和祁连海槽,故以台地边缘和盆地沉积区为主。下古生界沉积相的划分及沉积特征见图1-3-2。1.古陆边缘沉积区古陆边缘沉积区和碳酸盐台地沉积区是本区沉积类型的基本特征,前者根据其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层理及结构、构造特点,生物组合及其他标志,可分成潮坪相和近岸浅滩相;后者又可分为局限海、台地浅滩和开阔海等微相。古陆边缘沉积区主要指沿古陆、古岛边缘分布的潮汐作用带。此带具有海水极浅,有时暴露,蒸发作用强,盐度高不宜于生物繁衍,间歇性水流能量弱,并常接受来自古陆剥蚀区的陆源砂、泥物质以及席状藻普遍发育等特点。常形成泥、粉晶白云岩,叠层藻白云岩,膏质白云岩,泥质或云质条带泥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并常夹有粉砂岩、页岩。多具薄层、页状或微细纹层构造,石灰岩中不溶组分偏多。岩石颜色普遍具强氧化或氧化色,其中的颗粒(如砾屑)常有氧化边。有时伴有异地生物屑和砂屑、球粒等。化石少,组合单一,在潮汐流作用下,扁平砾石和生物屑多呈定向或叠瓦状、扇状、菊花状或涡流状排列。干裂。

瘤状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结构和构造

我国山区水文地质基本特征

在古代海相地层中常发育2113瘤状灰岩5261层,目前对其成因解释主要有如下几4102种看法1653(曾允孚等,1986;王尧,1982):①海底溶解说:深水碳酸盐沉积物受洋流影响时而溶解时而沉淀产生断续的瘤子,其间残留泥质物;②成岩分异说:均匀分布的钙泥质混合物,在成岩过程中经化学分异作用形成钙质结核;③差异压实说:呈互层状的粘土和钙质薄层,在成岩压实过程中,泥质受压发生侧向流动,钙质层被拉断而成瘤体;④蠕虫钻孔说:灰泥沉积物中各种不规则生物潜穴被亮晶方解石充填,从而形成岩石的瘤状构造外貌;⑤压溶说:由发育的网状微缝合线群把原来均匀的泥灰沉积物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瘤状体。各种假说都有一定的证据,说明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瘤状灰岩的特征和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是某种特定环境的产物。砚瓦山组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瘤状灰岩”一词包括了形态和成因明显不同的多种岩石类型(郭福生等,1993a)。识别这套沉积构造类型并探讨其成因机理,将有助于砚瓦山石灰岩的沉积、成岩及构造环境的分析。室内外研究表明,这套瘤状灰岩可划分出5种岩石类型,即压扁瘤状泥灰岩、揉皱角砾状泥灰岩、压溶瘤状灰岩、干裂角砾状灰岩和粗砾屑灰岩(图3-2)。其中。

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及其区域意义 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是佳-蒙古陆和西伯利亚陆台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它宽达300km,延长约3000km,由鄂霍次克海的乌达海湾向西南延伸到中蒙古(图4.6)。据俄罗斯学者研究,造山带的组成包括大洋组分(蛇绿岩碎块、玄武岩、浊积岩、硅质岩和硅泥质沉积);动物化石证明其时代为泥盆纪和早石炭世,而在东部还有晚古生代、三叠纪和早侏罗世,也可能存在早古生代和里菲期的岩石。这个带在上黑龙江地区中断约200km,其西端尖灭于中蒙古。蒙古鄂霍次克带一方面占据中亚古生代造山带的轴部位置,另一方面与西太平洋中生代增生造山带紧密相关。4.2.3.1 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的组成地块在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内划分出沿走向延伸达几百千米的多个透镜状地块(图4.6),按其成分和构造可分出主要由浊积岩组成和主要由大洋岩石(包括岛弧碎片)组成的两种类型增生楔地块,属于前者的有杭爱-达乌利雅地块和乌尼亚-保穆斯克和乌尔班地块;属于后者的有阿根和加拉姆地块。大部分地块分裂成碎块,碎裂地块之间相离几百千米,或不止一次在平面上相互联合。这被解释为是由于沿蒙古-鄂霍次克带的大规模(几百千米)水平移动所造成的。(1)杭爱-达乌尔地块杭爱-达乌尔地块位于蒙古国北部,由杭爱和肯特-达乌尔二岩片组成,它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