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上如何区别旱半夏与水半夏 写半夏一般指的是旱半夏。一般半夏分旱半夏和水半夏。这是两个不同的品种,价格也大相径庭。而旱半夏有很多炮制品,比如清半夏,法半夏或者姜半夏和生半夏。一般会特别写是什么半夏,因为各种不同炮制品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不写,其实你用何种.smiw○
如何区别旱半夏与水半夏 半夏又名旱半夏,为常用2113中草药,5261多为野生。近年来随着产量减少,4102价格上涨,某些药1653厂为降低成本,以水半夏代替半夏使用,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为半夏和水半夏为两种不同中药,功能主治不同,我们在使用时应加以区别,切不可相互代用。半夏 又名三叶半夏,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生用外治痈肿,用量3g~9g。药材性状:块茎呈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cm~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水半夏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用量0.3g~0.6g。药材性状: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cm~1.5cm,高0.3cm~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遍体隐约可见点状根痕;上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此外,半夏与水半夏区别也可根据其乙醇。
旱半夏与水半夏有什么区别 1、外形不同水半夏块茎是椭圆形、半圆形、圆锥形的,比较小,外表皮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763是淡黄色或者白色的,表皮不是很平滑,上面可以看到点状的根痕。它的花期是四月到五月,果期是六月到七月。旱半夏的块茎是球形的,表皮相对光滑一些,顶端的中心位置有凹下去的痕迹。它的肉质坚实、像粉末一样,断面比较光洁。它的花期是五月到七月,果期是八月到九月。2、价格不同水半夏的价格不到旱半夏的十分之一,一般是十几元一斤。3、功效不同水半夏味道辛,有一定的毒性,虽然功效方面有点类似旱半夏,但是没有止呕作用。旱半夏的味道温和一些,能够止呕、消肿、止痛、花坛、去湿气等。4、化学元素含量不同旱半夏与水半夏的主要化学成分β-谷甾醇、氨基酸、油酸及无机元素的含量完全不同。5、原植物不同旱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半夏的干燥块茎。水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鞭檐犁头尖的干燥块茎。6、形态不同旱半夏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幼苗常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生3小叶的复叶,叶柄长10-25cm,基部有珠芽,花单性同珠,花序柄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下部细管状,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生于上端。。
半夏和水半夏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科属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境分布不同、主要功效作用不同,具体如下:一、科属不同1、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等。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2、水半夏又名土半夏、田三七、疯狗薯等。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二、形态特征不同1、半夏块茎圆球形,具须根。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浆果卵圆形,黄绿色。花期5~7月。2、水半夏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上部周围密生肉质根。叶和花序同时抽出,叶片戟状长圆形,基部心形或下延,前裂片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向外水平伸展或下倾,长三角形,肉穗花序,雄花序长5~6毫米,雌花长达4毫米,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5月。三、生境分布不同1、半夏半夏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以外,全国各地广布,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是旱地中的杂草之一。2、水半夏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海拔800。
旱半夏和水半夏如何区别 一、指代不同1、旱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2、水半夏: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鞭檐犁头尖块茎。二、生长环境不同1、旱半夏: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壤土或壤地种植,也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2、水半夏: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但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所以种植地块的水利条件要好。三、分布不同1、旱半夏:分布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广布,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是旱地中的杂草之一。朝鲜、日本也有。2、水半夏: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海拔800米以下,生于林下溪旁、潮湿草地、岩石边、岩隙中或岩壁上。参考资料来源:-旱半夏参考资料来源:-水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