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朝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是现在的省长吗? 贵州省布政使司胡天麟

2020-10-02知识22

明朝时,府和州有什么区别?谁隶属于谁? 明清时期,为什么会有州府并存的现象,把其因理顺这个问题就简单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行政区域划分作了重新调整,把元朝的路、府、州、县四级,减少为省、府、县三级,但同时也保留了介乎于府和县之间州的存在,形成了省府(州)县三级行政机关,省设左、右布政使各1员,为从二品,府均设知府1员,为正四品,下级单位县,均设知县1人,为正七品。图为霍州署,保存完好的古代州级署衙,明为散州,清升为直隶州,今天的山西临汾。那州是个怎样的存在呢?有些地区的府,辖区内有些地方可能是军事重镇、交通枢纽或者赋税重地,有其特殊的地位,但这些地方又不够升格为新府,但又不得不重视,于是拿出来划为直隶州,由省直接管辖,直隶,就是直接管的意思,比如郑州、汝州、福宁、罗定等,在明朝都是省管直隶州,最高长官为知州,正五品,可见,直隶州是个低于府高于县的存在。例授直隶州州同“牌匾,例授是花钱买的,州同是官名,以知州行知县事,从六品。同理,有些地区的府,辖区太大,县城太多,政务繁忙,为了分担府的行政压力,把一些体量较大的县升格为散州,也叫属州,来帮着府代管一些县,比如明忠州,属重庆府,茂州,属成都府,赵州,属真定府等,这些府管散州,最高。

清朝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是现在的省长吗? 贵州省布政使司胡天麟

布政使司是我们所说的行省吗 承宣布政使司,官署名。明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民间简称“行省”或“省”。明初,沿元制,明朝洪武九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

清朝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是现在的省长吗? 贵州省布政使司胡天麟

清朝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是现在的省长吗? 布政使是明朝时期设置的地方行政长官,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也称为藩司。最早的布政使确实是有行一省长官的权力,但明朝皇帝为防止地方官权力过大,由中央派出官员巡抚某省,久而久之,巡抚变成了一个常设的地方官员,布政使与按察使则成了巡抚的属官。清朝沿袭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省内仍设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并且在巡抚之上,又设总督管理一省到三省不等的地方,还设有满人驻防的各地将军,品级皆为从一品。巡抚为正二品,布政使为从二品,按察使为正三品。那么,清朝的布政使主要的职权有哪些呢?第一是承宣政令,即为接受朝廷的政令文件,下达到本省各道,厅,府,州,县,并督促其贯彻实施。同时,布政使也要考察各地方官员的业绩,汇总情况,上报督抚及朝廷。第二是管理本省的财赋。布政使在清朝通常被称为藩台大人。藩台衙门里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叫做藩库。这里是一省钱粮的总仓库,藩库的收支,做账,徭役,赋税的征收,朝廷的上缴,官员俸禄的发放,总之所有跟钱粮沾边的事情都与藩台有关。第三是组织官员的提调考试及选拔。由于藩台汇总政绩,因此,各道,厅,府,州,县官员的考核就成为藩台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地方官员三年一任,三年宾兴,藩台衙门。

清朝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是现在的省长吗? 贵州省布政使司胡天麟

为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条件的是 C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雍正帝的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四川省行政中心和简称 和 贵阳的省区名称和简称 简称如下 我给你全国的 还有你想知道的: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重庆市(渝)河北省(冀)河南省(豫)云南省(云)辽宁省(辽)黑龙江省(黑)湖南省(湘)安徽省(皖)山东省(鲁)。

明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是什么意思? 这是明朝的行政区划。“两京”就是南京与北京,而“十三布政使司”就是明朝的十三个省。曾经明朝有第十四个“布政使司”—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明宣宗放弃越南以后,最终确立了“十三布政使司”。除越南以外,明朝还曾经在中南半岛设立“三宣六尉”,在苏门答腊岛设立巨港宣慰司等。明朝刚开始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洪武九年将行省更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与直隶州。后来又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各省的军政司法。后来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明朝曾经在全国设立了十五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浙江、山东、河南、江西、湖广、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与云南。众所周知,最开始明太祖定都南京应天府,以今天的安徽省、江苏省与上海市为“南直隶”。明成祖“靖难之变”夺位后,虽然迁都北京,但是仍旧尊南京为“留都”,保留着一整套的完整行政系统,这也就是明朝的“两京”。除此以外,明朝还有16个都司、5个行都司与两个留守司,16个都司除了有13个与布政使司同名,还有三个是万全、大宁与辽东都司。在安徽凤阳的中都留守司与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东北还有奴儿干都司,青藏有乌斯藏都司与朵甘都司。但是。

贵州梵净山简介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2113于贵州省铜仁市江5261口、印江、松桃3县交界处,总4102面积为41900公顷1653,其中核心区25800公顷,缓冲区2800公顷,试验区13300公顷(其中旅游小区12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0%。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凤凰山主峰最高海拔2572 米(红云金顶海拔2494米),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并为黔金丝猴的独一分布区。扩展资料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派有官员督办。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

为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条件的是 C

明清时期的布政使是多大的官?后来为何默默无闻了? 布政使是承宣布政使司的主官,明朝设立,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从二品,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清朝沿用明朝布政使官制,品级虽然仍为从二品,但职权严重削弱,不再主政一省,只负责钱粮赋税事务,降为总督、巡抚的属官,在清朝官场地位不高。因布政使地位下降,自然就默默无闻了。明朝沿用元朝行省建制,全国设13个省。为了管理地方,明朝在各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总揽一省行政大权,长官即左、右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按察司掌管一省司法,相当于现在的省级法院、检查院、公安厅的综合体;指挥司掌管一省军事,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为了强化对地方的监督,明朝还经常委任钦差大臣为巡抚、总督,派他们巡视各地、协助布政使管理地方,系中央临时派出官员,不是固定职位。清朝对地方机构做了大调整:总督、巡抚由临时委派的钦差大臣变为长驻地方的封疆大吏,总督统管几省,巡抚主持一省行政,布政司仅负责全省钱粮税赋,布政使变为督抚下属;总督、巡抚加挂正、副都御史官衔,领导地方司法事务,省按察使降为三品官;总督、巡抚加挂兵部尚书、侍郎官衔,领导地方军事,撤销都指挥使司,而以八旗兵、绿营兵分驻各地。清朝总督本是正二品,。

明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而设置的机构是 A

#中国古代史#布政使#明朝#历史#梵净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