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晏殊想到一妙句,下联却苦思不得,好友随口说出,成就千古绝对

2020-07-19新闻12

诗词之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实是因为它本身是一种优美而具有内涵的艺术,其短小的篇幅,既不会使之像很多骈赋一般空洞无物,却能具备骈赋的形式美和音乐美,且有过之而不及,特别是诗词中的对仗,更是凝诗人之心血。

流传世间的很多名句警句,多是出自诗词的对仗句,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等诗句。

单音节的文字,加上平仄相协的骈俪对仗,不仅是绝美的修辞,读来更是悦耳的乐章,而其中虚实、远近、情景、有无、大小等各种变化,暗合中国朴素的二元对立之美,《文镜秘府论》中汇集的对仗名目,多达几十种。故而中国古今的文人,都对对子情有独钟,陈寅恪认为:

一个能够被称为千古绝对的对仗句,定然是上下句宛若天成、浑然一体的,说了上句,顺口便能道出下句;说了下句,脑海自然浮现上句。很多诗词,偶有绝佳妙句,但往往因为上下句不圆融浑然,失了味道,例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极为出色的佳句,但上句与之不甚匹配,很多人对上句都没有印象。

北宋大词人晏殊也有很多佳对传世,这其中有他博学多才的原因,也是灵感运气的契合。据《苕溪渔隐丛话》载,晏殊在去往杭州,路过维扬时在大明寺休息,在寺中散步的时候,他看到墙壁有一首水平极高的诗,便询问作者是谁,左右的人告诉他是江都尉王琦。

于是晏殊令人请来王琦一起吃饭,二人互相欣赏,引为知己好友。晏殊说自己写了不少好句子,但总是对不出下句,比如有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没有对出。王琦听闻,随口说出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细细一品,拍手称绝,王琦因此得到晏殊的赏识,被举荐任馆职。所以说,在唐诗时期,能够写得一手好诗,是非常吃香的。晏殊对一联句,十分欣赏,曾在词里用过,也放在过律诗中,不过这一联句语调婉约,格调柔绵,放在词中更为合适,晏殊的这首词,便是那首著名的《浣溪沙》。

词的上阙,情感基调比较轻快。晏殊坐在院中,一边饮着美酒,一边唱着新填的词作,兴致高昂时还会用筷子敲打桌几上精美的酒樽器皿,可谓潇洒快意,无怪人们都说晏殊词中自有一股富贵气象。

然而唱着唱着,晏殊忽然有了一些感慨。时节也是一样的暮春时节,亭台也是去年倚坐的亭台,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可是,在心中,晏殊还是感觉似乎有什么东西改变了,消逝了,并且再也不会回来了。

是什么呢?晏殊看着夕阳逐渐下落,好像明悟了一些什么,无限好的夕阳,终究是要落下,是无法阻止,它还会回来吗?会的,太阳每天都会在东边升起,可是昨日的夕阳,却永远不复返了。

无可奈何,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就像这园中美丽的鲜花,人力是无法挽留的。花虽然会再盛开,但已经不是去年的那些花儿,一春就是花儿的一生,一生便是生命的终结。你看着飞回的燕子,似曾相识,它们应该是去年在此安巢的朋友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来来往往,人生也是如此。

从自然感悟到了人生,晏殊没有最初惬意的心思饮酒作词了,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迁,他起身在小园缓缓踱步,徘徊起来。词的最后一句,亦是余韵悠长,含有不尽之意。

“无可奈何”这一对句,十分工整,天然浑成,一气而出,并且声韵和谐,其中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轮回的感悟,所以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在《词品》中称之为“天然奇偶”,后世皆称此联为千古绝对。各位觉得这般赞誉是否名副其实呢?欢迎留言讨论。

#诗词歌赋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