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保塬、护坡、固沟;平整土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扩展资料: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并非今天的模样,几千年前,那里森林密布,气候湿润,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此后,一方面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降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的开发,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
庆阳中什么树 就拿子午岭来讲吧,子午岭就在庆阳境内!子午岭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其特殊性。从引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性的主要因素沟深、坡陡、降雨、黄土覆盖深厚而且疏松等来看,。
土壤有几种颜色 在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
一节目说:黄土高原是千年的风沙堆积而成的,难道不是雨水冲刷而成的吗?有谁能解答?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典型的地区,严重危害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面积6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2000米,位于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沿海向内陆、湿润向干旱、森林向草原、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极不稳定,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据粗略统计,这里水土流失的面积有40多万平方千米,占其总面积的70%左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有16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资源,加剧了生态恶化,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是个重要原因。????一、动力因素? ???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提供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动力。黄土高原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700mm左右,每年7、8月份是该地区气温较高、蒸发较大的季节,受地形的影响,极易出现来势猛、历时短的短阵暴雨。据统计,山、陕一带平均每年暴雨有6~7次,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有时一场暴雨的雨量相当于多年平均值的数倍。同时,7、8月也是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至此的季节,可蚀性降雨(指侵蚀模数=1t/km2)强度也占到73%左右。可见这一时期是黄土高原降雨量大、降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陡坡开荒会导致土壤侵蚀量增多,加重水土流失
中国的土地有哪几种颜色 详细的
土的颜色为什么有不同?有哪几种,分别简介? 土壤名称 分布地区 形成条件 一般特征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赤红壤 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
黄土高原的土地为什么是黄色的 中国主要土壤2113类型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5261、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4102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1653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