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大师 为什么散乱心念佛也可以往生 答:「九品往生的经文显示,往生的品位各有高低差别。不论上品、下品,统摄而言,不出以两种心而得以往生,一个是『定心』,譬如修习禅定观想,则能上品往生。第二是『专心』,只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一切的善行资助熏习,回向发愿往生净土,可以成就末后中下二品,但仍须要一生一世全身归命,尽此一报身精进修行。坐卧之间,要时常面向西方。每当经行礼拜之际、念佛发愿之时,都要恳切勤苦诚心仰望,没有其他的杂念。就如同堕入地狱遭受刑罚,好像在痛苦的监牢、或被怨家恶贼所打杀、被水火逼迫性命,这时候只有一心一意寻求救拔,期愿能够早点脱离苦轮。并希望能够尽速证得无生法忍,广大周地度化一切众生,承继弘扬佛法僧三宝,誓愿报答四种重恩,如果能够如此至诚恭敬,那麽他念佛往生的功业,必定不会虚妄而无所得。但是如果,言语与行为不相应,信心之力轻微薄弱,不但没有念念相续的清净心,反而生起数数间断的妄念。依靠这种懈怠的修行工夫,临终时想要往生净土,只恐怕被业障牵引,同时也很难遇到善友的开示助念。那麽临终时四大分离风火逼迫、身心热恼痛苦不堪,正念就没有办法成就。何以故?我们如今的心念是因,临终时的反应是果,必须要因地实在,果报。
古往今来,世传阿弥陀佛化身的是,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还有哪尊大师是??? 莲池大师和藕益大师!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大集月藏经》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于念佛之深浅。“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
永明延寿大师和印光法师在教化众生时知道自己是佛菩萨应化身吗?
谁知道《七佛传法偈》的出处?《七佛传法偈》在唐代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宋代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均有收录,但都没有标明出典。谁能帮忙找找,《七佛传法偈》出自于。
永明延寿大师的成就有哪些? 永明延寿的禅法思想虽然继承了达摩以来\"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但又随应时代,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于一心的基础上折中法相、华严、天台,三论等宗派以融合。
净空法师:永明延寿大师是哪一位佛菩萨再来的?
永明延寿大师 为什么散乱心念佛也可以往生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 然后你想说什么
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尼陀佛再来的公案出自哪里,我觉得是后人编造的。 真假都无所谓 我多看佛说原文为好!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有两个公开的化身—一个是唐朝的善导大师,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再一个就是宋朝的永明延寿大师,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是无量光,“延寿”是无量寿,他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由于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是十一月十七,所以后人就把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里面提到有禅和有净土,请问参禅就是有禅吗 《印光大师文钞》: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其第二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