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愁乡石 张晓风

2020-10-02知识2

张晓风的《愁乡石》中两次写到: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乡音这样写有何作用:作用是:愁乡石让“我”联想到故乡,联想到童年,这些石头倍来自故国的潮汐雕琢,寄托着作者的。

《愁乡石》张晓风的感悟200字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声音:愁乡石,一个清新脱俗的名字,铭刻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海浪将它磨得光滑,但冲刷不走的是对故国的情思,静静地躺在异域海滩,静静地凝望对岸的一抹晚霞,静静地看着云卷云舒,潮起潮落;静静的看着故国的腾图,静静地…踱步在“鹅库玛”上,泛着一种忧伤,四百五十里,比银河遥远,对岸的上海,在作者眼中却和镐京或是洛邑那样幽渺,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乡愁变得又剧烈又模糊…读着《愁乡石》让我不禁想到了余光中的《乡愁》,同时隔着一条静静流淌的海水,掀起作者的情思,同是借物抒情,无论是愁乡石,还是邮票、海峡,都无一不抒发了作者最深处的情思。读张晓风的《愁乡石》,读的是一种高山流水,景行行止,读的是一种澎湃与开阔;读余光中的《乡愁》,读的是一种小桥流水,隽永入心,读的是一泓清新与雅致…我无法到达那一片异域海滩去采撷那或许黯淡的愁乡石,但在海岸的这一边我却能看到张晓风日夜凝望方向;我无法去那一块岛,那岛上的人说着日本话,他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路上,去体会那了无悲哀的生活,但我却在海岸的这头鄙视那面他们引以自豪的太阳旗…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声音,到底是什么。

现代文大阅读 16.(1)例如“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2)用时间上的遥远间隔来说明心理(感觉)上的巨大距离。17.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故国深切思念的情感,饱含着愿望不能实现的遗憾、怅惘、无奈;形式上,运用反复手法,使文章前后照应,文气连贯。18.因为这七块小圆石被来自上海(大陆)的潮水淘洗雕琢,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剧(耻辱),寄托着作者的思乡忧愁,所以作者称它们为“愁乡石”。19.两组比较:一组是“我”和其他游人,还有一组是“我”(“我们”)和岛上的居民。不同:其他游人拣拾沙滩上的贝壳,陶醉于岛上的风景,我拣起的是波涛中的小圆石,沉浸在乡愁和历史的伤痛之中(2分);岛上的居民无所知觉地在他人的统治下“幸福”地生活,和他们相比,我们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使人骄傲,也有近代的衰落和耻辱使人悲哀。16.(1)例如“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2)用时间上的遥远间隔来说明心理(感觉)上的巨大距离。17.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故国深切思念的情感,饱含着愿望不能实现的遗憾、怅惘、无奈(3分);形式上,运用反复手法,使文章前后照应,文气连贯(3分)。18.因为这。

#愁乡石#张晓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