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讲《楞严经》哪个法师讲得好? 楞严经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视频

2020-10-02知识4

楞严经中五蕴的识与七大的识大区是什么? 五蕴色、受、想、行、识中的识,与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中弥勒菩萨的识大,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讲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只是针对性稍有不同,前面讲识的本体,后面识大是发明圆通本根。

讲《楞严经》哪个法师讲得好? 楞严经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视频

《楞严经》十卷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卷叙阿难因乞食,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摄入媱席,将毁戒体。如来放光,并勅文殊师利以神咒往护,遂将阿难及摩登伽女来归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闻,道力未全,因而启请宣说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佛告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有诸妄想故有轮转。又告以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能破客尘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云云。第二卷因波斯匿王之问,显示真性圆明无生无灭本来常住之理。并说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妄见,随业轮转:一、众生别业妄见,二、众生同分妄见。应当抉择真妄,而明五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显本觉真如,显示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第三卷佛对阿难陀就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一一说明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第四卷因富楼那之问,显示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但以三种相续:即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诸有为相循业迁流。妄因妄果其体本真。真智真断不重起妄,是故如来证真故无妄。四大本性周遍法界。歇即菩提,不从人得等。第五卷憍陈如五比丘,优波尼沙陀、香严童子、药王药上二法。

讲《楞严经》哪个法师讲得好? 楞严经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视频

什么是六根,六尘,六识,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

讲《楞严经》哪个法师讲得好? 楞严经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视频

讲《楞严经》哪个法师讲得好? 以离念灵知心为真如心者,是落入意识境界中,与常见外道合流,名为佛门常见外道;以六识之自性(见性、闻…

《楞严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法华经和楞严经就是讲宇宙万法怎么来的,人是怎么来的就是讲一个如来藏。搞懂搞透“一心三藏”一即无量一心三藏:一个真心能变现出三个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一,空如来藏:比如我在跟你打招呼“您好”,那么在我没有开口讲“您好”之前,“您好”,这两个字就存在于我的心里,否则我绝对讲不出这两个字,这两个字虽然存在于心中,却没有什么形状,无形无相,但它又真实存在,这就叫“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当我将“您好”,这两个字讲出来的时候,“您好”这两个字有声音高低,有文字形状,即有形有相,这就是“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没有讲话之前就存在的“您好”二字,只要我想讲,就能变成讲出的“您好”二字,即空如来藏能随缘变现为不空如来藏,所以空如来藏也可以叫“空不空如来藏”;当我正在讲“您好”的时候,讲出来的“您好”就是原来无形无相的“您好”,故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那个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又可叫“不空空如来藏”,和“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一回事,调个位置而已,干脆都叫“空不空如来藏”。四,空不空如来藏也可以理解为真心能够由空如来藏变为不空如来藏、由不空如来藏变为空如来藏的那个“能”。五,空。

佛教中的“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何出处,谢谢! 一、五蕴梵语2113pan~ca-skandha,巴利5261语pan~ca khandha^。又作五阴、五众、五聚。三科之一4102。蕴,音译作塞1653健陀,乃积聚、类别之意。即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一)色蕴(梵ru^pa-skandha),即一切色法之类聚。(二)受蕴(梵vedana^-skandha),苦、乐、舍、眼触等所生之诸受。(三)想蕴(梵sam。jn~a^-skandha),眼触等所生之诸想。(四)行蕴(梵sam。ska^ra-skandha),除色、受、想、识外之一切有为法,亦即意志与心之作用。(五)识蕴(梵vijn~a^na-skandha),即眼识等诸识之各类聚。五蕴系总一切有为法之大别,在俱舍等所立七十五法中,总类聚有为之七十二法为五蕴,唯识家则立百法,合有为之九十四法摄为五蕴,皆不包括无为法。五蕴通有漏、无漏及善、不善、无记三性,故诸论中亦以各种名称说明其种别,如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等,在五蕴之中,特以属于有漏者名为五取蕴。大乘义章卷八本更就有漏、无漏及三性,总立九种,即:(一)生得善阴,(二)方便善阴,(三)无漏善阴,(四)不善五阴,(五)秽污五阴,(六)报生五阴,(七)威仪五阴,(八)工巧五阴,(九)变化五阴。其中前三者为善,第四为不善,后五者为无记;又第。

《楞严经》究竟讲个啥,为啥连阿难那么聪明的人都不太懂? 学习《楞严经》不太懂,希望帮助解答。《楞严大义今释》这本书是南怀瑾先生1960年写成的,是对楞严经的一个白话文翻译。1984年南师又作了楞严经前6卷的讲座,共68集。。

求慧律法师讲楞严经的视频。 为什么不去慧律法师官网下载啊?搜索高雄文殊讲堂—进入影音下载专区—在对话框里选择“DVD—大佛顶首楞严经RMVB”目前慧律法师楞严经出版到第10套,预计16套全部讲完。。

《楞严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楞严经2113》的基本结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5261破魔终]。也4102就是说,一开始时,佛以阿难示堕因缘,1653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闻慧,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把持不住,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通俗一点,楞严经,末学感觉,前面(因为末学只学了两卷半)部分是在破“对物质、对感受、对现象、对心识等所有人见闻觉知”的“有”的认识,说明物质、感觉、现象、心识等等其实都是如来藏性所生,皆非如来藏、不利如来藏。(如来藏,末学理解就是真性/佛性,不生灭的见闻觉知能力)第一卷开始破心在何处,其后解如来藏无动不灭;第二卷始人身必灭、而如来藏性不灭,之后则为什么说如来藏性本来具足,更破因缘、自然、和合三种常见的“生灭法则”,说明一切都是如来藏性所生,最后开始以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为例、说明一切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五蕴部分在卷二,六入则是卷三了);。

#十二因缘#楞严经#五蕴#如来藏#文化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