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土壤环境容量及承载力评估

2020-10-02知识6

高中人口合理容量地理难题:为什么5的土壤不行 6的2不行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土壤是红壤、黄壤,自然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今天那里的水稻种植业发达,与长期以来种植水稻对土壤的改造有关,把原来的自然土壤改造成了肥沃的土壤。环境人口承载力的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青藏地区受地形和气候影响,耕地很少,农业难以发展,能养活的人口少。

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土壤环境容量及承载力评估

公路路基地基承载力要求在哪本规范上有 公路设计没有路基的承载力规范。路基地基只要求:填方路基的填料(CBR值:土壤颗粒锤击试验指标)和填料的压实度(对于软7a64e58685e5aeb931333431376639基,又有软基处理方法);挖方路基只有对超挖部分回填材料有要求(同填方要求)。只有在路面设计前,有测量路基弯沉的要求。路基地基承载力不够120kpa需要进行换填;涵洞基地承载力小于200kpa需要进行换填。换填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可以采用:砂砾换填、抛石挤淤、水泥土处理等换填方法。扩展资料:路基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1]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

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土壤环境容量及承载力评估

发展旅游业对环境保护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开始于20世…

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土壤环境容量及承载力评估

地基承载力是怎么计算的 地基承2113载力=8*N-20(N为锤击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由荷载5261试验直接测4102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相关1653关系间接确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该压力-变形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值。扩展资料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应该指出,地基承载力是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的为方便评价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实用性专业术语,不是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

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 环境承载力作为判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依据,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体现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下的环境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衡量和评价的,它是该区域环境结构和功能的一种表征;主观性体现在人们用怎样的判断标准和量化方法去衡量它,也就是人们对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分析具有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间性。环境承载力的区域性和时间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是不同的,相应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量化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动态性和可调控性。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性和可调控性是指其大小加以保护,环境承载力可以得升是随着时间、空间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来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从上述的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和特征可以看出,环境承载力既不是一个纯粹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的量,又不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的量,它与环境容量是有区别的。环境容量是指某区域环境系统对该区域发展规模及各类活动要素的最大容纳阈值。这些活动要素包括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和社会环境的各种要素人口、经济、建筑、交通等。环境容量侧重反映。

#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