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杨氏双缝干涉延迟实验

2020-07-19知识14

双缝干涉实验恐怖吗?恐怖在哪? 本人是文科生,对该实验涉及的科学知识基本上一窍不通,所以请答主的回答尽量通俗易懂些。电子的双缝和光…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如果说宇宙不是完美的,它有BUG(漏洞),你信么?双缝干涉实验似乎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个宇宙“漏洞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当我们在水中丢下一块石头,那么水面就会产生波纹,如果同时丢下两块石头,两个水波之间就能够出现交叉的干涉条纹。这就是波能够互相干涉的特征。双缝干涉实验既在一个光源前放置一个开了两条缝隙的不透明挡板,挡板后面再放置一个能够观测到的背景。当我们打开光源,会看到背景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因为光在穿过两条缝隙后产生只有波特有的干涉,相反的波被抵消,相向的波被增强,导致背景上明暗相间的条纹。(日常生活中主动降噪耳机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用相反的声波抵消了噪音)下面我们把实验升级一下,光源变得非常小,背景换成高灵敏高分辨的底片。打开光源后,一开始我们看到了无数随机分布的小点,随后这些小点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实验升级后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并且还具备波的特征,也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虽然双缝干涉实验已经让人赞不绝口,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在这个实验上再次升级。将光源变成一次发射一粒的电子!电子要通过这块挡板只能随机通过两条缝隙。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双缝为什么要很窄? 因为双缝实验是用双缝产生两个频率相同相差不变的波源,否则无法产生干涉效应。缝必须要比较小才能发生衍…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害哥什么时候对物理感兴趣了?选修第三本好像有的 更高三的借本包为什么有人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很恐怖? 答:不否认,量子延迟选择实验的结果,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仅限于正统量子力学下的解释,可是目前,我们除了接受正统解释之外,别无他法。基础知识:双缝干涉实验延迟选择实验被解读为“未来改变现在”,也就是“因果关系”被颠倒,至于这个理解对不对,或许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见解,就让我们来深入看看,这个实验中究竟是如何颠倒因果的吧!量子双缝干涉实验,已经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即哥本哈根诠释)为粒子同时穿过了两条缝,然后在屏幕上进行自我干涉。这是波动学说的解释,当然你也可以从粒子学说的角度,用不确定性原理来解释。之所以先谈双缝干涉实验,是因为双缝实验中,包含了量子力学的精髓,如果你没有接受和理解双缝实验,那么对于量子延迟选择实验,是不可能看懂的。量子延迟选择实验在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在会议上首次提出“量子延迟选择实验”,震惊了科学界。延迟选择实验,本质上是双缝实验的延伸,但是得到的结论,却让科学家为难了。实验是这样的:(1)利用半镀银的反射镜(反射50%的光线和透过50%的光线)来代替双缝,如上图所示,光子有50%的概率透过反射镜或者被反射,这个。有没有人重复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具体如何? 在量子力学里,双缝实验(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同时通过两条路径或通过其中任意一条路径,从初始点抵达最终点。这两条路径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观物体物理行为的量子态发生相移,因此产生干涉现象。另一种常见的双路径实验是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验。中文名双缝实验外文名Young's Double-Slit Interference Experiment别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提出者Thomas Young提出时间1807年假若光束是由经典粒子组成,将光束照射于一条狭缝,通过狭缝后,冲击于探测屏,则在探射屏应该会观察到对应于狭缝尺寸与形状的图样。可是,假设实际进行这单缝实验,探测屏会显示出衍射图样,光束会被展开,狭缝越狭窄,则展开角度越大。在探测屏会显示出,在中央区域有一块比较明亮的光带,旁边衬托著两块比较暗淡的光带。类似地,假若光束是由经典粒子组成,将光束照射于两条相互平行的狭缝,则在探射屏应该会观察到两个单缝图样的总和。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在探射屏显示出一系列明亮条纹与暗淡条纹相间的图样。19世纪初,托马斯·杨发表了一篇论文,《物理光学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要求 最低0.27元/天开通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海底的毛乌素分波面与分振幅一、杨氏双缝copy干涉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红光入射白光入射双缝观察屏s2aos1s22ar1DBpr2xoD2aDx2、干涉条纹r2r1r2asinD2asintanx/D2atan2ass12ar1pxDs2or2Dxorxk2ax002axDk中央明纹Dx14ax(2k1)D2一级暗纹Dk0,1,2,干涉加强明纹中心2aDDx1一级明纹x2二级明纹┄2aaD干涉减弱x(2k1)x23D4a4a暗纹中心k0,1,2,二级暗纹┄一、杨氏双缝干涉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光程差2axk干涉加强D2、干涉条纹D明纹公式xk2a暗纹公式x(2k1)D4ak0,1,2,3干涉条纹形状及间距zhidao明纹条件观察屏暗纹+2级xΔx+1级0级亮纹-1级-2级暗纹条件Dxk2aDx(2k1)4ak0,1,2,相邻两条明纹或暗纹的距离:间距:条纹均匀分布,等间距。形状:明暗相间的直条纹(平行于缝)级次:中间条纹级次低,以0级明纹为中心,两边对称。4白光入射(多种波长光)0级明纹为白色,其余明纹为彩色条纹。k级彩色亮纹所在的位置坐标同一级波长越长x越大,越向外扩展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到底验证了什么,为什么说它的实验结果很恐怖? 这个实验验看似是得到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结论,甚至说是打破了“因果律”,但是,其实这只是一种对“我们能够观测”的现象的解释,我试着说一说。双缝干涉一束光通过一个双缝后分为两束光,从光的波动学说上说,光由于是一种波,那么两束波相遇是会发生干涉效应的,也就是:波峰+波峰=叠加波峰+波谷=相消波谷+波谷=叠加于是就得到了干涉条纹。但是对于单光子来说,有两个缝会经过哪个缝呢?哥本哈根的解释是同时通过。那么这就匪夷所思了。惠勒延迟实验为了验证单光子干涉的结论,惠勒改进了双缝干涉实验。首先解释下实验装置。一束单色光经过一个半反半透镜,分成两束强度相等的光,再分别经过反射镜反射后在一个位置相遇,如果在这个位置再放上一个半反半透镜,精密地调整两束分光的光程差,那么可以使得两个探测器中一个总是得到干涉叠加的光,另一个总是得到干涉相消的光。单光子实验那么如果对于单个光子是什么情况呢?对于单个光子在遇到半透镜1的时候,从概率波角度解释,它有50%的概率走反射镜1的通路,有50%的概率走反射镜2的通路。如果不使用半透镜2,那么探测器1和2各有50%的概率探测到这个光子,这时候光子是一个粒子。而如果使用半透镜2,实验的结果是,。延迟选择实验(杨氏双缝实验)是否证明了因果律是不存在的? 参考这篇blog延迟选择实验及其引发的实在问题 鉴于你学识的有限性,我只能简单的讲一些结论,就不详细讲理论推导过程了,希望你能理解。这个解释主要以哥本哈根学派为主,。

#量子#双缝实验#双缝干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