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她飒爽干练,透着一股拼劲、一份执着。从军校普通学员到博士总工程师,从陆军气象预报员到气象海洋专家。入伍20年来,她与战场为伴,与风雨同行,出色完成一系列战备演训保障和防汛抗台风气象保障任务,创造了“零差错”纪录,她就是东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葛晶晶。
葛晶晶在复杂天气观测云层收集气象信息。
十一年高校求学,鼓足前行勇气
2000年9月,葛晶晶考入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成为一名气象学专业的新学员。从那时起,古今中外巧用气象条件抢占天时、出奇制胜的诸多战例,在葛晶晶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烙印,让她看到了气象的精筹妙算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意义。
本科4年,她每学期考核成绩都稳居全队前三,最终以全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保送研究生。硕士毕业,攻读博士,经过11年的高校求学,葛晶晶积淀了厚实的知识底蕴,鼓足了前行勇气。
训练场上葛晶晶巾帼不让须眉。 责任编辑:于海洋
用最短时间,尽快胜任岗位
博士毕业后,她分配至原南京军区气象水文中心任工程师。为快速从军校学员成长为保障打赢的合格预报员,葛晶晶坚持跟班训练,每天除了固定手绘天气图外,还给自己加工作量,利用午休时间多画几张历史天气图。
3个月下来,葛晶晶手工绘制了天气图240余张,填满了3本预报练习本,记录了4万余字的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预报准确率从最初的65%提升到82%。由于表现出色,在一般预报员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才能上岗的情况下,单位领导破格让她3个月就上岗值班。
凭着这股钻劲,葛晶晶当年参加重大任务气象水文保障,并在江苏省气象系统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
总工程师葛晶晶和战友们听令出征。 责任编辑:于海洋
离战场近一些,更近一些
随舰出海远洋保障。
有一次,战区选派气象海洋保障人员随舰执行任务,葛晶晶第一个报了名。战友劝她,这次是一个人执行保障任务,连换班的都没有。可她不为所动,毅然选择随船出海。面对复杂的敌情、海情,以及严重的晕船反应,葛晶晶没有退缩,冷静地分析预报天气,提出意见建议,成功避开了大雾和两次台风的正面侵袭。
某保障队总工程师葛晶晶整装待发。
任务过程中,在航经某海域时,遇到对方一艘舰船跟踪监视。指挥组决定根据这一海域气象水文变化规律,规划最优航线甩掉对方。
任务急、要求高、责任重,葛晶晶稳住心神,迅速测算,很快和指挥组一起规划了一条我船可以安全通过、对方却无法跟踪接近的航线。
果不其然,我舰船顺利过航后,对方舰船不得不减速、转向、远离。 责任编辑:于海洋
战争里的东西,绝不能等到战时再学
对流云、云中积冰一直是飞行安全的重大威胁,会引发飞机的剧烈颠簸,甚至发动机停车等险情。葛晶晶了解情况后,决定挑战这个难题。
走访调研、查阅资料……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仅算法改良一项就先后修改了十几版,翻阅的资料累积起来比书桌还高,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
如今,借助这一成果,气象预报员可以快速实现对云系的定量化分析,给出精细化保障建议,有效降低了飞行安全隐患。
茫茫海天,风云变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打一仗。葛晶晶常说,战争里的东西,绝不能等到战时再学。
这些年,葛晶晶先后牵头参与了7个综合性重难点问题研究,其中人工影响气象海洋环境的应用前景、极端气象海洋环境的应用研究等一批成果,满足了联合作战气象海洋保障的迫切需求,为备战打仗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于海洋
发挥“领头雁”作用,把“门外汉”一人不落领进门
海洋保障室成立之初,官兵来源多样,专业方向、作业方式和思维习惯差异较大,面对全新职能,原来各单位的行家里手变成了战区联合保障的“门外汉”。葛晶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门外汉”一人不落领进门。
训练中注重传帮带。
战士后旭磊调入海洋保障室时,对气象海洋观测方法知之甚少。葛晶晶为他量身打造成才规划,教他看雷达回波图、天气形势图,还为其申请到进军校培训的机会。后旭磊不仅较快取得气象海洋观探测技师的资格证书,还在专业期刊发表了论文。在葛晶晶的建议下,单位先后有10余名队员上舰接受锻炼,成为联合保障尖兵。
结合保障任务与战友交流研讨。
这些年,葛晶晶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军地重大科研项目,个人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东部战区“联战先锋”,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荣立三等功1次。这名飒爽干练的女军官用一次次精筹妙算,把脉祖国的万里海天,为战区执行海空警巡、联演联训、抢险救灾等大项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图:李煊
综合整理:张思远 责任编辑: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