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球上带磁性的石头有哪些? 岩石磁性描述

2020-10-02知识47

地球上带磁性的石头有哪些? 1、磁石磁石,中药名。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采挖后,除去杂石。2、磁铁矿磁铁矿是一种氧化铁的矿石,主要成份为Fe3O4,是Fe2O3和FeO的复合物,呈黑灰色,比重大约5.15左右,含Fe72.4%,O 27.6%,具有磁性。3、赤铁矿赤铁矿为无水氧化铁矿石,其化学式为Fe2O3,理论含铁量为70%。这种矿石在自然界中经常形成巨大的矿床,从埋藏和开采量来说,它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矿石。4、褐铁矿褐铁矿是含水氧化铁矿石,是由其他矿石风化后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得最广泛,但矿床埋藏量大的并不多见。其化学式为nFe2O3·mH2O(n=1~3、m=1~4)。5、菱铁矿菱铁矿为碳酸盐铁矿石,化学式为FeCO3,理论含铁量48.2%。在自然界中,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菱铁矿比其他三种矿石都少。菱铁矿很容易被分解氧化成褐铁矿。一般含铁量不高,但受热分解出CO2以后,不仅含铁量显著提高而且也变得多孔,还原性很好。参考资料:-磁石参考资料:-铁矿石

地球上带磁性的石头有哪些? 岩石磁性描述

岩石矿石磁性特征 1)在区域上超基性岩具强磁性,磁化率的常见值为5 000×10-6 4πSI,剩磁强度变化较大;基性岩的磁化率常见值可达10 000×10-6 4πSI,可产生明显的磁异常。玄武岩的磁性变化较大,一般磁化率为(4 300~5 000)×10-6 4πSI,磁场为跳跃多变的锯齿状。中酸性侵入岩、喷出岩一般无磁或弱磁,磁化率×10-64πSI,而沉积岩在无蚀变、无矿化时,基本上为无磁性。2)在矿区内,矿体的围岩(砂岩、泥岩)磁性极弱,磁化率κ值几乎全为零,剩磁Jr也表现为微磁或无磁性;铜矿石的磁性也很弱,且剩磁远大于感磁,这可能是由于矿体形成期晚于围岩,剩余磁性保留较多(表6-1、表6-2)。

地球上带磁性的石头有哪些? 岩石磁性描述

岩石在成岩2113过程中获得天然剩余磁化强度,5261它是岩石磁性的重4102要组成部分。不1653论是磁法勘探,还是古地磁测定,都要十分注意研究岩石的剩余磁性。(一)岩石剩余磁性的类型及特点由于形成剩余磁性的磁化历史(如磁化场、矿物成分、温度及化学反应等)的不同,因而岩石剩余磁性的类型、特点各不相同。1.热剩余磁性(TRM)在恒定磁场作用下,岩石从居里点以上的温度,逐渐冷却到居里点以下,在通过居里温度时受磁化所获得的剩磁,称热剩余磁性(简称热剩磁)。应当注意,热剩磁并非全都是在居里温度时产生的。如将岩石自居里点逐渐冷却至室温,且只在某一温度区间施加外磁场,由此得到的热剩余磁性,称部分热剩磁。热剩磁具有如下的特点:(1)强度大。在弱磁场中,其热剩磁强度大致正比于外磁场强度,并同外磁场方向一致。因此,火成岩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方向,一般代表了成岩时的地磁场方向。(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剩磁随时间衰减的现象,叫做磁性弛豫。热剩磁的稳定,表现为其弛豫时间很长。实验表明,外磁场的变化,温度在200℃~300℃内的热作用,很难影响热磁的变化。(3)实验证明,总热剩磁是居里温度至室温,各个温度区间的部分热剩磁之和。即。

地球上带磁性的石头有哪些? 岩石磁性描述

这是岩石吗?较重,有磁性 您这个应该是基性岩或者超基性岩,铁镁含量较高,所以有磁性,但这也不包括岩石中所含矿体有磁铁矿等。照片定名为辉石角闪岩或角闪辉石岩。

岩石的磁性与其所含矿物的磁性有关,少量的铁磁性矿物含量会对岩石的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岩石的磁性并非只由单个的矿物来确定,而且还依赖于它们的产出方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矿物的粒度。1.火成岩的磁性火成岩(岩浆岩)的磁性具有三个特点:①磁化率由酸性到基性增高(基性岩的磁化率比酸性岩高);②存在着剩磁现象;③磁化率的变化范围很大。另外,火成岩的磁性与其类型有关。主要的侵入岩都属于弱磁性的范围,喷发岩的磁性较强(表4-3-1)。2.变质岩的磁性在三大岩类中,变质岩的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的变化范围最大(表4-3-2)。在野外既可以见到具有很强铁磁性的变质岩岩体,也可以见到具有反磁性的变质岩岩体。变质岩的磁性与原岩的磁性和变质过程有关。如果原岩是沉积岩,例如大理岩和结晶灰岩,则其磁性较弱;但如果原岩是具有强磁性的岩石,例如铁质石英岩或蛇纹岩,则变质后的岩石也具有很强的磁性。根据变质岩的磁性可以将变质岩分为两类:①铁磁-顺磁性;②铁磁性。表4-3-1 火成岩的磁化率表4-3-2 变质岩的磁化率现在讨论不同变质作用对变质岩磁性的影响。在低相条件下的岩石(绿色片岩等)经区域变质作用后生成的微结晶板岩以铁磁-顺。

岩石磁性的野外和实验室测量 岩矿石磁性参数测定是岩石磁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所用测定场地的不同,岩矿石磁性参数测定分为野外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内测定两大类。在勘探地球物理中,必须通过实验测定的磁性参数是总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及磁化率。1.岩石磁性的实验室测定在实验室内可以测定岩石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饱和磁化强度、矫顽磁力、居里点和磁化强度的稳定性等参数。根据所依据的测量原理,可以将实验室内的岩石磁性测量方法分为磁法测量和感应法测量两大类。(1)磁法测量:磁法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可以是专用的无定向磁力仪,也可以是用于野外生产的常规磁力仪。其测量原理是根据实际所观测到的磁场值,利用磁偶极子的场强公式计算标本的磁化率。根据标本相对于探头的位置,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三种:①高斯第一位置法;②高斯第二位置法;③无定向位置法。在高斯第一位置法中,探头的轴线与标本的中心线相重合,其位置在标本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在高斯第二位置法中,探头的轴线与标本的磁轴相垂直;在无定向位置法中,探头与标本之间在位置上没有对应关系。根据磁场理论,磁偶极矩为p的磁偶极子在空间中产生的磁场为岩石物理学基础设标本的体积为V,则p=(κH+Mr)V(4-6-2)。

岩石磁性的方式 岩石在自然界中获得剩磁的方式有:①热剩磁(TRM)。在高于居里点的状态下,对铁磁性物质进行磁化,并且逐步降温,当温度低于居里点时去掉外磁场,铁磁性物质将获得永久性的剩磁。②碎屑剩磁(DRM),又称沉积剩磁。是已经磁化的岩石碎屑在水中或空气中沉积时,受到地磁场的定向排列作用而产生的剩磁。这种剩磁相当稳定。③化学剩磁(CRM)。在常温下,在较弱的外磁场中,岩石中的磁性矿物由于氧化等化学反应、相变或结晶增长等过程而获得的剩磁。其强度和稳定性都可同热剩磁相比。此外,还有等温剩磁、粘滞剩磁、压剩磁等也与地磁场作用有关。

影响岩石磁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简述有何影响 岩石的磁性是由所含磁性矿物的类型、含量、颗粒大小与结构,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决定的。

居里点与岩石的磁性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说,无论地磁场怎样改换方向,只要它的温度不高于“居里点”,岩石的磁性是不会改变的

#居里点#矿物学#磁场强度#岩石#磁化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