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氧载体CoO-MgO和氧分子作用的ESR研究谁。 用ESK研究多相氧载体CoO-MgO表面上氧的吸附作用,发现在77-150K温度范围内表面Co ̄(2+)离子和O_2的结合是可逆的,吸附产生Co ̄(3+)-自由基加合物有超精细结构的ESR谱;当温度增加,吸附态自由基发生转移并稳定在Mg ̄(2+)离子上形成Mg ̄(2+)-O自由基,文中着重讨论Co ̄(3+)-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本质,认为自由基是通过自旋成对的方式形成的,由于σ-л键作用引起的自旋极化以及由于电子离域作用而引起的偶极作用与ESR制的超精细结构线产生有关.用ESK研究多相氧载体CoO-MgO表面上氧的吸附作用,发现在77-150K温度范围内表面Co ̄(2+)离子和O_2的结合是可逆的,吸附产生Co ̄(3+)-自由基加合物有超精细结构的ESR谱;当温度增加,吸附态自由基发生转移并稳定在Mg ̄(2+)离子上形成Mg ̄(2+)-O自由基,文中着重讨论Co ̄(3+)-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本质,认为自由基是通过自旋成对的方式形成的,由于σ-л键作用引起的自旋极化以及由于电子离域作用而引起的偶极作用与ESR制的超精细结构线产生有
什么是电子漏,什么是线粒体电子漏? 电子漏 英文名称:electron leakage定义:线粒体膜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电子经膜上漏出而导致产生超氧自由基的作用。影响ATP的生成。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新陈代谢(二级学科)。体内大部分的氧耗发生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上。一个氧分子在此接受由呼吸链传递来的4个电子后被还原,并与4个H+作用生成2个分子水,但在呼吸过程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会“漏出”少量的电子直接与氧结合形成超氧自由基(superoxide radical,),这一现象被称为线粒体电子漏(electron leak)。随着对生物体内氧自由基检测手段的提高,如电子顺磁共振(ESR)的应用,人们逐渐发现了线粒体电子漏出的部位、数量及其在各种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变化。Loschen(1971)首先证明了线粒体呼吸链产生氧自由基。Turrens等人(1980)发现线粒体中H2O2主要来自的歧化。不同组织分离的线粒体在代谢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检测到有的存在,因此线粒体已被肯定地认为是产生的重要场所。
自由基反应的特征
氧负离子自由基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