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植物病原细菌学? phytobac teriology何礼远研究引起植物病害的细菌生物学特性的科学。是植物病理学和细菌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植物病原细菌有300种左右,目前国际上已确认的约250个种、亚种(subspecies)和致病变种(pathovar)。有些种类因尚不能人工培养,无法鉴定并明确其分类地位。简史荷兰吕文虎克(A.van Leeuwenhock)于1683年发现细菌,但未能证明细菌与植物病害有关。1850年德国米泽尔里奇(Mistcherlich)借助显微镜观察到活动的液状体能引起马铃薯细胞壁崩解,认为可能是一种弧菌(Vibrio)。他被公认是第一个发现细菌可引起植物病害的科学家。美国的布雷尔(Thoma J.Burrell)于1877年在伊利诺斯州证明梨和苹果的火疫病是由细菌引起,且用病树上的胶状溢脓进行人工接种获得了成功。奥热尔(J.C.Arthur)于1885年在纽约州采用火疫病的纯培养细菌进行人工接种和再分离,从而证实细菌是植物病害的先例。美国F.史密斯(Erwin F.Smith)对瓜类萎蔫病、甘蓝黑腐病和茄科植物青枯病等多种细菌性病害作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并与德国费歇尔(A.Fischer)于1905年出版了《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Bacteria in Relation to plant Diseases)一书,是世界上第一本植物细菌病害的专著。
初一上册生物期末试卷 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生物体的最基本特征是()A.运动 B.新陈代谢 C.生长现象 D.应激性2.“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利用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3.在一片湿润的土地上,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A.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物环境 D.生物圈4.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其顺序一般是()①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②发现并提出问题 ③实施实验并记录 ④设计实验方案 ⑤作出假设 ⑥得出结论 ⑦分析实验现象A.①②⑤④③⑦⑥ B.②①⑤④③⑦⑥ C.②①⑤④⑥③⑦ D.②⑤④③①⑦⑥5.某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科学的一种是()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
植物病害病毒引起植物病害症状有哪些 保护植物不受或减轻病害为害的措施。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提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则,把植物病害防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观察细菌镜下形态时应注意观察哪些特征 观察细菌镜下形态时应注意观察以下特征:1、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形态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状。2、观察细菌的结构。细菌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细胞核不成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扩展资料:芽孢由内及外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芽孢原生质:含浓缩的原生质。2、内膜:由原来繁殖型细菌的细胞膜形成,包围芽孢原生质。还有细模质。3、芽孢壁:由繁殖型细菌的肽聚糖组成,包围内膜。发芽后成为细菌的细胞壁。4、皮质:是芽孢包膜中最厚的一层,由肽聚糖组成,但结构不同于细胞壁的肽聚糖,交联少,多糖支架中为胞壁酐而不是胞壁酸,四肽侧链由L-Ala组成。5、外膜:也是由细菌细胞膜形成的。6、外壳:芽孢壳,质地坚韧致密,由类角蛋白组成(keratinlike protein),含有大量二硫键,具疏水性特征。7、外壁:芽孢外衣,是芽孢的最外层,由脂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糖类)组成,结构疏松。参考资料来源:-细菌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复习提纲谁有?高分悬赏。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
如何对植物病害进行标本采集和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思维导图):细菌,真菌,病毒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4 课时,每周3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生物课程内容十大主题。
如何进行植物病害诊断和鉴定: 进行植物种植2113,传统的就是除草5261、浇水和防治病虫害,那么植4102物病虫害应该如何去防治1653呢?首先要知道如何辨别别植物病虫害,我们生产的植物病害检测仪可以迅速的将植物病虫害进行鉴别,不过这是建立在知道植物病虫害的发病机理上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下植物病虫害是如何被引发的。一、非传染性病害:植物在不适宜的土壤上,或是遇到不适合的气候、水分、肥料过多过少等所引起的病害。如甜菜地里如果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硼”,就要引起甜菜根变黑腐烂,叫做缺硼病。这一类的病害不会传染蔓延,所以叫做非传染性病害。二、传染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害发生的,能够传染,所以叫做传染性病害。这类病害种类最多。引起传染性病害的病菌大多数为真菌,其次就是病毒和细菌,以及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植物得病后,一般常见的症状有:变色、斑点、矮化、丛生、黄化、坏死、腐烂、萎蔫、缩叶、缩果、扭曲、瘤肿、畸形等。叶面上有时布满霉状物(黄色、红色、绿色等)、黑粉状物、白粉状物、锈状物以及小黑点等颗粒状物。传染性病害中,由于病原菌不同,植物生病后,外部的形态改变也不一样,而且同一种寄生物在不同的植物上或者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以及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