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魏武卒,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化军队,到底有多强?

2020-07-19新闻4

魏武卒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化军队。

战国初年,群雄并起、天下分裂。各大诸侯国为寻求安定进而图谋天下,纷纷在中央集权制的基础上,建立属于国家的强大军队。

当时,魏国通过分析战争形势,建立了骁勇善战、无坚不摧的魏武卒。 魏武卒的选拔标准和入伍待遇相当的高。

作为一名魏武卒,需要拥有至少“五石”的力量。古代的一石差不多等于现在的一百斤,五石便是五百斤,因为战国时期的机弩拉力在“五石”左右。魏武卒必须具备独立操作机弩的能力,否则根本没有资格成为魏武卒。除了力量之外,在脚力方面也有相当高的要求。要当魏武卒身上必须能披上重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一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

面对如此严格的体能要求,能够成为魏武卒的男子,一定是百里挑一的勇士。

当然,成为魏武卒之后,待遇也很高,魏国会授予其家庭五十亩到一百亩的土地,并且免除其家庭的土地税、人头税,等各种税收。

因此魏武卒的士气旺盛、战斗力强悍,为了保卫魏国领土不惜战死沙场。 。

《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荀子·议兵篇》

阴晋之战前期,日后称霸六国的秦国还处在政策落后、农耕产量低、贵族把持资源的弱小阶段。虽然秦国的地域辽阔,物广人兴,但由于政治环境与军事能力的落后,秦国的整体实力与魏文侯治理的魏国差距极大。

秦惠公执政时期,秦惠公在短时间内强制征召了五十万由贫苦农民组成的军队,企图夺回被魏国侵占的河西。 训练有素、组织严密、骁勇无比的魏武卒奉命抵御秦国的五十万大军。

战国名将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将秦国五十万大军杀的溃败而逃,以1:10的兵力击败了秦军,经此一战,魏武卒名震天下。

而秦国也由此彻底褪去了春秋四大国的光环,成为积贫积弱的代名词,“诸侯卑秦”由此而始。

此后吴起带着魏武卒那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打遍天下无敌手,未尝一败。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

而正是因为魏武卒的强大战力保证,使得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拥有着远胜于周边各国的实力,居高临下,一度在战国前期称霸近百年。

当然,没有什么永远的霸主,魏国由于一系列失败的政治决定和战略失误,逐渐由盛转衰。

魏国过份的依赖魏武卒强悍的战斗力,每每发生战争,魏武卒一定被安排为主力军,魏武卒被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所消耗殆尽。

虽然魏国一直在补充魏武卒,但是由于魏国的国力逐渐衰弱,领土流失严重,导致魏武卒的待遇渐渐下滑。同时,选拔魏武卒的条件也大幅度降低,魏武卒的战斗力越来越弱,早已不负当年吴起领导时期的盛名。

魏武卒为什么强?

无非三点:

第一,有名将,其组建者吴起,被誉为兵家亚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其无论是治军还是战术智慧,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再强的军队,也要出色的指挥者,不然也只能是输,吴起出走楚国之后,魏国并无与之相匹配的名将。

吴起不仅指挥给力,治军更强。在训练魏武卒的过程中,吴起采用的是“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的训练方式,就是以老带新,这样就可大大加快魏武卒的成军时间,且也能迅速磨合这支部队,只有让他们一起成长,他们才能相互信任,才能一起并肩战斗。

同时在训练准魏武卒时,吴起特别重视纪律性的培养。他一直在向他们灌输着“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否则严惩不贷”的思想,只要你听我指挥,高官厚禄不在话下,但是你违抗我的命令,不管是对还是错,你都得受到惩罚,甚至是处死。

魏武卒的前期的辉煌强大,很大程度依赖于吴起的管理方式。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等到吴起离开,庞涓领军后缺乏领兵治军的魅力,魏武卒已经开始失去灵魂,没之前那么凝聚和强大了。

第二,有好兵,魏武卒的选拔标准很高,前面提到过,其在身体条件方面拥有至少“五石”的力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行的。当然,魏武卒的待遇也很高,田宅地产,地位财富,都不是平民能够相比。这样的军队,要武力有武力,要士气有士气,而且他们还会经过长久的训练,各项战术配合,阵法执行都相当娴熟。

但打仗都是要死人的,魏武卒在战争中被不断地消耗。由于魏国国力渐衰,无论是补充地兵员素质,还是待遇,魏国都已经捉襟见肘。比如说马陵之战,一死十来万;伊阙之战又是十几万,魏国就那么大,经不起这么耗的。

如此,则其地虽广,其税必寡,其气力数年而衰。

“魏武卒”的建立,不但需要支付高昂的财富和土地,更需要时间的积累,没有数十年的时间,曾经战斗强悍的魏武卒根本就不可能再出现。可以说魏国恰恰就是最缺时间,如果时间足够,魏国又能倾尽全国之力去再次建立“魏武卒”,魏武卒倒是有可能再现辉煌,可是事实上秦国根本就不会给。

第三,占得先机,魏武卒是一支职业化军队,相对而言,同时期的其他各国军队,那实在是比不了。他们大都还停留在春秋时代,由贵族带着封地农民男丁出来打仗。其在魏武卒眼中,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由此看来,秦国五十万大军惨败,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一时领先不等于时刻领先,冷兵器时代,没有太大地所谓代差。无非就是职业化军队嘛,学着建就是了。

比如与魏国有着深仇大恨的秦国,上下深以为耻,努力强军,学着魏军建立职业化军队。

而在经过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更是由弱转强,军事实力也得到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

秦人本就彪悍,之所以战力差,那是输在制度上,比如没有好的军事结构,没有职业化地军队,更没有激发斗志地军功奖惩制度。而在秦国建立了“公爵制度”之后,在战斗中立下战功的兵卒能够获得爵位和田地,高官厚禄激发了秦军兵卒的战斗之心,秦军的士气锐不可当。

劫之以势,隐之以厄,狃之以赏庆,道之以刑罚,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也。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有数,故能四世有胜于天下。

随着其他各国地军事改革完成,相对职业化地军队相继出现,魏武卒其实就已经没什么特别的了,其优势在逐渐地被减弱。而随着魏国霸权的丧失,魏武卒的盛名也不复存在。

最终随着魏国地灭亡,魏武卒也消失于历史舞台。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