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存在吗?
考古学者何毓灵简介 何毓灵,k中科院院士上。1972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1992年考入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96年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郑州大学历史系商周考古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199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殷墟及洹北商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长期坚守在田野考古发掘第一线。参与或主持发掘的重要遗址有洹北花园庄东地遗址、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洹北商城一、二号宫殿基址、苗圃北地大型制骨作坊遗址、孝民屯铸铜遗址及豫北纱厂遗址等。同时参与中美;中加洹河流域调查项目。2000年10月,到德国东亚考古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到日本国奈良(NARA)县橿原(KASIHARA)考古学研究所研修,主要学习日本考古学理论与方法。2006年9-10月,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行考古学调查。2007年12月至2008年9月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做访问学者,学习西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参加《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的编写工作,获得夏鼐考古学一等奖。参与主持殷墟孝民屯遗址的发掘工作,获2003-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
中国古代青铜器皿的用途的演变 一、萌生期(夏代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器壁匀薄,有简单的几何纹装饰。容器中有酒器和食器,表明青铜礼器的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已经脱离了石器的影响而初具规范。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青铜饰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绿松石镶嵌的纹饰。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青铜器正处于一个萌芽生长的阶段。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都有发现。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增长。青铜礼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组合关系。青铜器的造型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影响,开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规范。兽面纹、龙纹、鸟纹等青铜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已被广泛运用,并开始向成熟的装饰工艺发展。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应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较普遍。青铜器上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一个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青铜艺术在商代。
商朝为何分成早商和晚商,两个阶段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好,我是凉夜寒塘,历史爱好者,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导语“早商”和“晚商”这两个概念其实古代是没有的,它们都诞生于现代考古学中,“早商”和“晚商”分别对应“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那么两个阶段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下我的观点。地理区域,时间跨度不一样“早商”的政治中心在郑州二里岗,而“晚商”的政治中心在安阳殷墟。一个在黄河以南,另一个在黄河以北。我们知道商朝一共有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这三个阶段是有着先后顺序的,时间跨度自然不一样。文化层面有差异“早商”对应的是“二里岗文化”。“二里岗文化”强势而直接,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南方长江流域,二里岗式的陶器一直分布到湘江和赣江流域,铜器的分布似乎更远。早商文化向南方的传播和渗透,其目的主要是控制铜矿产地,掠夺铜矿资源。而且,在商人向外扩张的过程中,黄陂盘龙城这样的区域性中心聚落就成了重要的跳板和战略上的桥头堡。二里岗时期的青铜器皿“晚商”对应的是“殷墟文化”。二里岗文化的最终流向是殷墟文化。但二者之间还有一段时间的缺环,此段遗存在豫北、冀南、鲁西与。
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哪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青铜器有什么艺术特征?每个时期举3个代表作?
共3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
龙山文化对商殷墟期青铜器纹饰的的影响,以及其转化过程 龙山文化到殷墟文化中间还有漫长的演变时间,不过应是一脉相承的,中间还有夏文化。龙山文化晚段的王城岗类型是承上启下的,下接二里头一二期,王城岗还有铜鬶的残片出土。另外,二里头一二期中还出土过类似于后世郑州商城方鼎纹饰的陶方鼎,我未看到图片,不过根据描述很可能是带类似饕餮纹的,考古专家认为是按照铜器仿制的,或用于铸造铜器翻模之用。
司母戊大方鼎的作用 第一种说法认为“母戊”为墓主人的庙号。“司”读“祀”,即祭祀的意思。认为这三个字的铭文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母戊是商王文丁(属于殷墟3期)之母的庙号,该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