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卤素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2020-07-16知识13
卤素原子对碳正离子的影响 卤素原子电负性大,吸电子能力强,会使得碳正离子带电量增加,更加不稳定 为什么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是这个样的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woyaoqukaoyan3 项目七练习题一、填空1.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为叔碳正离子>伯>仲>甲基。2.活性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为>>>。3.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是指当卤化氢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卤化氢中的氢原原子加到,卤原子加到。4.用碘作碘化试剂与芳烃作用时,由于生成的碘化氢具有,必须将其除去,除去的方法有、。5.醇的碘取代反应一般用或作碘化试剂。二、判断题1.氯、溴与烯烃的加成不但易于发生,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定量进行的。()2.碘的活性较低,通常它是不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的。()3.卤化氢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离子型机理还是自由基机理,只要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就可以了。()4.卤化氢与烯烃的离子型加成机理产物是反马氏规则的。()5.和烯烃相比,炔烃与卤素的加成是较容易的。()6.苯胺的卤代若用卤素作卤化试剂,则主要得到三卤化苯胺。()7.卤化亚砜(SOCl2)特别适用于伯醇的卤取代反应。()8.氟代芳烃也可以用直接的方法来制备。 卤素原子对碳正离子的影响 卤素原子电负性大,吸电子能力强,会使得碳正离子带电量增加,更加不稳定 双键以及取代基(给电子,吸电子)分别对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的影响 吸电子基会使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下降;推电子基会使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增强,如果碳正离子与双键和三键相连,由于它们之间能形成共轭体系所以会使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增强 卤素原子对碳正离子的影响 卤素原子电负性大,吸电子能力强,会使得碳正离子带电量增加,更加不稳定 求所有的碳正离子稳定性的一般规律?还有连在不饱和碳原子上的乙烯式卤原子能否发生取代反应? 碳正离子包括一级碳正离子、二级碳正离子、三级碳正离子即甲基正离子、乙基正离子、异丙基正离子、叔丁基正离子。其中稳定性三级碳正离子>二级碳正离子>一级碳正离子即叔丁基正离子>异丙基正离子>乙基正离子>甲基正离子甲基正离子即碳原子上连有3个H+,依次类推连在不饱和碳原子上的乙烯式卤原子不发生取代反应,发生加成反应,而且当不对称烯烃和卤化烃加成时,氢原子主要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这个经验规律叫做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律,简称马氏规律 关于碳正离子稳定性是怎样比较的 关于碳正离子稳定性是怎样比较的 看碳正离子上连接的集团1.如果连接烷基、H等,由于碳正离子是Sp2杂化,有空的p轨道,会和烷基的C-Hsigma形成超共轭,进而分散碳正离子的... 试比较四个碳正离子稳定性。麻烦给下详细的理由 看碳正离子上连接的集团 1.如果连接烷基、H等,由于碳正离子是Sp2杂化,有空的p轨道,会和烷基的C-Hsigma形成超共轭,进而分散碳正离子的电荷,使之稳定。所以,连接的烷基越多越稳定,即叔碳正离子>仲碳正离子>伯碳正离子>甲基。2.如果连接的卤素,以Cl为例,cl的电负性大于c,有吸电子的诱导,同时是2s2 2px2 spy2 2pz,即有未成对电子,有碳正离子是Sp2 杂化,有空的p轨道,cl未成对的电子可以到空轨道上去,则可以分散正电荷,总的效果是使碳正离子更不稳定。3如果是烯丙型和苄基型的碳正离子,由于p-pai共轭,可以分散电荷,是碳正离子更稳定 CH3-的推电子能力比-CH(CH3)2强,可以判断出a b,C.D我是根据下面的表记的,D是烯丙基碳正离子,就是C=C-C+,这样的结构双键上有π电子,而旁边的碳正离子上有空的轨道(应为它少个电子),所以能形成p-π共厄,分散了这么碳上的正电荷,使之稳定 关于碳正离子稳定性是怎样比较的 碳正离子周围的2113基团越多则碳正5261离子越稳定。电荷越4102分散,正碳离子上正电荷越小,离子越稳1653定。1、甲基是排斥电子的取代基,正碳离子上甲基越多,正电荷越小,越稳定。2、正碳离子能和π键共轭,可以分散正碳离子上的电荷,正碳离子稳定。大体上说,具有芳香性的环状碳正离子(比如环丙烯正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最稳定,其次是形成p-兀共轭体系的碳正离子(比如三苯甲基碳正离子、苄基正离子、烯丙基正离子),再次是叔碳正离子,再次仲碳正离子,再次伯碳正离子,再次甲基正离子。拓展资料碳正离子是一种带正电的不稳定的有机物。与自由基一样,是一个活泼的中间体,有一个正电荷,最外层有6个电子。经典的碳正离子是平面结构。带正电荷的碳原子是sp2杂化状态,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他三个原子的轨道形成σ键,构成一个平面,键角接近120°,碳原子剩下的p轨道与这个平面垂直,p轨道中无电子。分析这种物质对发现能廉价制造几十种当代必需的化工产品是至关重要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碳正离子

#电子#碳正离子#原子#碳原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