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水力比降与渗透的关系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怎么产生的?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2020-10-01知识38

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考试好考吗

水力比降与渗透的关系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怎么产生的?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怎么产生的?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河流凭流水的机械冲击力、化学溶解力以及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谷的组成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河流的地质作用过程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者前后衔接,互相联系.河流地质作用以机械作用为主,伴有化学作用.河流在大陆上分布极广,是塑造大陆形态和建造大陆沉积物的重要营力.河水运动 流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动,位能转变为动能.流水动能(K)与流水的质量(M)和流速有关.流水的质量与流量呈正相关,可以流量度量.河流的流量受降雨量、蒸发量、渗透量和流域大小的影响.河流的两点间的高程差与其距离之比叫纵比降.纵比降和河谷横断面形态、河床的粗糙度是决定流速的主要因素.天然河床的组成物质随河段而异,有的是坚硬的岩石,有的是松散的沙、土层,而且河床底部的起伏、平面形态的曲直、河谷断面的宽窄也都是变化的.河水在具不同特征的河床上运动时,其水动力特征不同.天然河流中的水质点的运动一般是不规则的紊流,但在平坦河床上的缓慢水流,紧贴底部的薄层河水的水质点可以为规则的层流.河流中还有向下游推进的螺旋形水流,其在断面上的投影呈环形,称环流.环流在直河道和弯河道都可形成.此外,在崎岖不平的河床上,由于局部障碍还产生涡流.河流的流水动能和水。

水力比降与渗透的关系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怎么产生的?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库水位骤降与地震作用下斜坡动力稳定性评价 水位骤降、降雨、地震是库岸斜坡最常遭受的动力作用形式,斜坡在这些动力作用下的稳定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由于库水位骤降诱发的边坡失稳现象屡见不鲜,如日本水库滑坡60%发生在库水位骤降时期,其余40%发生在水位上升和初期蓄水阶段(中村浩之,1990);Jones调查了Roosevelt湖附近地区1941~1953年发生的滑坡,30%的滑坡发生在水位骤降10~20m的情况(廖红建等,2005)。所谓水位骤降是指斜坡体内地下水位下降相对滞后于库水位下降速度,导致坡内产生超孔隙水压力难以迅速消散,它取决于斜坡岩土体渗透性的大小与水位骤降速度之比。目前,对于水位骤降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主要针对堆积体等松散介质类斜坡,大多通过土体的体积含水量、水力传导率(渗透系数)等函数关系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库水位骤降时浸润线的滞降变化及其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朱冬林等,2002;柴军瑞等,2004;刘新喜等,2005a,b;时卫民等,2004;刘建军等,2006;郭蓬捷等,2006;李晓娜,2007)。本节拟以离散元强度折减分析得到的剪切屈服区作为龙蟠斜坡的潜在滑移面,采用“B-bar法”和GLE/Morgentern-Price法分析斜坡在不同库水位和不同骤降深度条件下的超孔隙水压力及其。

水力比降与渗透的关系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怎么产生的?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水利工程比降公式 以海河流域平原区堤防土体室内试验成果为依据,在对计算的临界水力比降(Jcr1)与试验取得的临界水力比降(Jcr2)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国标中流土型渗透破坏临界水力比降的。

径流分为什么阶段? 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液态降水形成降雨径流,固态降水则形成冰雪融水径流。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降水的形式不同,径流的形成过程也各异。我国的河流以降雨径流为主,冰雪融水径流只是在西部高山及高纬地区河流的局部地段发生。从降雨到水流汇集至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称为径流的形成过程。在不考虑大量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径流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降雨阶段 降雨是径流形成的初始阶段,是径流形成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流域而言,各次降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不完全相同。一次降雨可以笼罩全流域,也可以只降落在流域的部分地区。降雨强度在不同地区是不一致的,雨强最大的地区称为暴雨中心,各次降雨的暴雨中心不可能完全相同。同一次降雨过程中,暴雨中心位置常会沿着某个方向移动,降雨的强度也常随时间而不断变化。2.蓄渗阶段 降雨开始以后,地表径流产生以前的植物截留、下渗和填洼等过程,称为流域的蓄渗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降雨不能产生径流,对径流的形成是一个损失。不同流域或同一流域的不同时期的降雨损失量是不完全相同的。。

抽水试验求水文地质参数 2.4.6.1 抽水试验方法选择抽水试验是地下水试验与求参数的常用方法。在以往的水文地质区域调查中,普遍使用的是稳定流抽水。稳定流抽水施工所需时间较短,操作简单。然而随着地下水资源研究程度的提高,稳定流已不能满足地下水资源研究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稳定流抽水试验只能求取含水层水平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稳定流试验在抽水孔中进行,由于施工不当,或因抽水井水位波动大,甚至水花的飞溅等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而且稳定流计算结果是不能用来预测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的,而非稳定流抽水必须用一个孔组,数据在观测孔中测试。根据含水层特点,抽水试验资料选择不同的模型整理,不但可以求K、T,而且可以求给水度μ、垂向渗透系数Kz、弱透水层越流系数K'/m'、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放系数s、压力传导系数a等。因此获取的信息量比稳定流试验要多的多。因此要求:(1)偏远地区,施工比较困难,地下水开采程度低,地下水评价精度要求低的地区,可选择稳定流抽水求参。(2)对于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地区,原则上都要选择非稳定抽水试验来求参。2.4.6.2 稳定流抽水求参2.4.6.2.1 抽水设计要符合裘布依公式稳定流抽水试验主要是求渗透系数K,其准确程度取决于钻。

水力学中单宽流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水力学中单宽流量计算公式是 q=Q/B;1、式中的单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63532:q-m^2/s;Q-m^3/s;B-m;2、由于水力学的基本量是长度、时间和质量,独立因次的数目为三,则用无因次方程代替有因次方程可以使变量减少三个。这在实验分析中,可大量地减少实验次数加速实验进程;在理论分析中,可以更合理地提出变量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做理论法。扩展资料:单一粗糙裂隙的渗流规律单一裂隙是构成岩体裂隙网络的基本元素,所以研究其渗流基本规律是岩体水力学的基本任务。岩体裂隙网络渗流研究的基本理论—立方定律,根据理想光滑平板裂隙推导,因为其单宽流量q与隙宽e成3次方关系而称为立方定律。式中:q为单宽渗流量;J为水力比降;e为裂隙开度(隙宽);g为重力加速度;υ为水流运动粘滞系数,在水温15℃?时,υ=1.14×10-6m2/s。由于理想裂隙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天然裂隙面均为粗糙裂隙,存在小范围的不平整和大范围的起伏,其隙宽e是沿程变化的,如仍要应用立方定律,则其e该取最大值、最小值或是平均值,为此根据流量等效的方法提出了水力隙宽eh的概念,但是水力隙宽e?h是个虚拟隙宽,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水静力学水静力学研究。

什么是自喷采油?

非饱和粘性土和饱和黏性土有何区别啊 饱和土含水量已经达到极限,再也加不进更多水的土,典型例子是淤泥。非饱和土指的就是含水量没有达到极限,还能渗入更多水分的土。具体区别如下:1、饱和黏性土颗粒排列比较松散,颗粒间的孔隙大;一般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等特点。土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直径大小多分布在0-10微米之间,但也有大的颗粒集合体直径超过20微米,甚至更多。2、饱和黏性土颗粒形状多呈椭球状,球状,板状;颗粒多以边一面、面一面方式接触为主。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颗粒和孔隙均变小,结构越来越密实,更多的颗粒变化为以面一面接触为主。扩展资料:无论垂直面还是水平面,土颗粒多呈椭球状。对于原状土样,水平面、垂直面的形状系数比多在1.2之间。但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水平面的形状变化不显著,仍以1.5-2.0之间居多;但较圆的颗粒逐渐被压扁,取而代之的是形成狭长且扁的颗粒。统计结果表明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在加载过程中,水平面上的颗粒发生转动促使水平面形成较圆滑的颗粒。对于垂直面,这种现象表现得较为明显,即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颗粒越来越呈现椭球状,由初始的系数比1.0-2.0变化到2.5-3.0,且当荷载为800 kPa时,狭长而扁的颗粒数量。

山区水文地质单元如何划分? 水文地质单元应该根据补给,径流,排泄来划分。从地形图上,找出分水岭,根据分水岭划分水文单元超标的水质 报告中要明确分布范围,那些离子超标,超标程度等内容,实事求是的写,不能含糊。1,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方法: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而划分的。2,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包括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含水层和隔水层的产状、分布及其在地表的出露情况、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因素等。3,水文地质单元:是一个具有一定边界和统一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分布的域。

#降雨强度#径流系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