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一典故出自哪里? 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一典故出自—《鹖冠子·天则》。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二、典故: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三、作者简介:鹖冠子,战国时期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16661楚国人,因为他平常总爱戴着一顶用鶡的羽毛装饰着的帽子,大家就给他取。
上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摘除片片障目叶,泰山方能现真容;请对下联?
不见泰山只见泰山这个八字成语还可以用来比喻什么? 一叶障目2113,不见泰山【拼音】:yī yè zhà5261ng mù,4102bù jiàn tài shān【解释】:蔽:遮。一片1653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举例造句】: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拼音代码】:yyzs【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头脑简单【英文】:A single leaf the eyes blocks out the view of a mountain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 (1)质量一定时,爬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落下来时跌得越重.(2)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人坐在“针毡”上肯定会感觉极不舒服.(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