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新村街道的街道概况? 彭浦新村是在彭浦工业区职工宿舍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东起岭南路,西到东茭泾河,南临场中路、走马塘,北接共康路和高压线走廊。有33个居委会,49429户居民 125974人,14074名来沪人员,办事处地址:曲沃路470弄2号。1958年,建职工宿舍56幢,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迁入职工1200多户。1978年,彭浦新村街道建立时,居民住宅397 幢,建筑面积42635平方米,居民6000多户,2.37万多人。原有市政设施不相适应,设备陈旧,管道堵塞,污水粪便外溢,每年夏天暴雨时雨水成灾,居民住宅前后违章搭建,环境卫生脏、乱、差情况严重。1978年,街道成立道路清扫队和通沟养护队,负责街坊道路清扫保洁、污水管道疏通和6000多只阴井养护管理,协助环卫所搞好垃圾桶(车)保洁工作。
彭浦新村街道的介绍
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沿革 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上海市。民国35年,第十四区(闸北区)整编为45个保、1296个甲(不包括2个水上保),第十五区(北站区)整编为52个保、1474个甲。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闸北和北站区接管委员会,区境设置8个接管专员办事处(其中闸北区4个、北站区4个),作为区接管专员派出机构。1950年6月,撤销区接管委员会,成立闸北区和北站区人民政府。闸北、北站两区分别成立冬防区分会和冬防指挥部,下按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建立11个冬防办事处(其中闸北区4个、北站区7个)。1951年7月,撤销区冬防委员会和冬防指挥部,两区分别设置11个区人民政府派出人员办事处(闸北区4个、北站区7个)。1952年6月,以原有区人民政府派出人员办事处为基础,按照公安派出所区划,两区改设16个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其中闸北区9个,北站区7个。1955年7月,闸北和北站区分别成立区人民委员会,原设置的办事处定名为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委员会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均以路名或新村命名,划小街道管辖范围,闸北区设19个街道办事处,北站区设17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2月,闸北和北站区合并成立闸北区人民委员会,仍设36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8月,街道管辖范围扩大,原36个街道。
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的基本概况 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西北部,东起岭南路,西到东茭泾河,南临场中路、走马塘,北接共康路和高压线走廊。有33个居委会,49429户居民 125974人,14074名来沪人员,办事处地址:曲沃路470弄2号。
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 加强失业、医保、低保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和帮困工作。申领失保金和延长申领失保金31221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288.24万元;发放各类帮困救助1093.75万元78535人次,大病重病医疗救助42.93万元258人次,爱心慈善超市发放实物共1300份,计4万元左右。社区卫生中心和市北医院为社区居民减免挂号费40万元;受理无保障高龄老人纳入社会保障1038人,办理学生卡10042张,社会保障卡1287张。改建并开放2210平方米10个星光老年活动室。新建彭浦第二老年公寓,新增养老床位120个。新建老年人日托照料服务中心。为1300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1800名独居老人开展结对关爱活动,完成全年240个“安康通”指标登记。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街道被评为区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上海国际特奥邀请赛我街道为闸北区唯一特奥社区接待单位,10月12日至14日成功接待捷克共和国、文莱达噜萨兰国特奥代表团,接待工作得到区政府和市、区特奥执委会好评。完成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和通过市双拥模范街道验收。
上海各街道办事处地址及电话
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的介绍 民国17年(1928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将闸北市改为闸北区。民国26年八一三日军侵沪,同年11月,上海市沦陷。日伪政权在区境设立闸北区治安维持会。民国27年1月,取消闸北区治安维持会,旋即成立闸北镇,先后受闸北区政务署、沪北区公署、第三区公署、沪北区公署管辖。闸北镇镇公所设在虬江路观音堂,辖4个乡、24个保、216个甲。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其管理范围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