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文中一句话的意思是 唯变不变 唯变所适

2020-07-19知识9

一道文言文赏析题 答:A 考查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思路分析与延伸:A项中,作者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所以选A项。译文: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是谁说的话?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出自《易传·系辞》上面的话有你所要提问的意思.如果说这句话的话,应该是马克思了.《易经》中的“不变即变”是何意? “易者,变也”,所以《易经》是什么?就是记录变化的一本书。那么这本书是怎么记录变化的呢?当初,伏羲氏在大自然中,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第三天还是…他就想:东方到底有多少太阳?西方究竟多大容得下这么多太阳?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那应该是什么样呢?他认为肯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晚上又把太阳拖到东方去了。于是就有了“一生二”,也就是阴阳。他用一横来表示阳(就是看得见的现象),用断开的两个小短横表示阴(就是看不见的现象)。那么阴阳如何转换的呢?于是“二生三”的“三”就有了,就是那种无形的力量,也就是“易”,也就是变化。有了阴、阳,然后一变化,“三生万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有了。这就是《易经》所传达出来的道理,当然这个道理是由老子总结出来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个“不变即变”呢?这个道理在大自然中我们就能观察到。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太阳东升西落,这个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从日落后一直到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来,这个变我们是看不到的,那么在我们印象中它是没变化的。实质上它一直在变,只是我们看不到。再举个栗子。一朵花从它长出来,变成花骨朵,直至开花结果,这个变化是显现的,。“世上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原文是什么? 这句话2113的原文出自《易5261传·系辞》,原文:《易》之为书也!不可远,4102为道也屡迁,1653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全文释义:《易经》这部书成书的过程,人生不可须臾疏远的。它的道理常常变化,变动不拘于一爻一卦,如乾卦初九是潜龙,九二是见龙。还有阴阳六爻,外三爻为上,内三爻为下,更互变动,周流于六个爻位之间,上下没有经常不变的爻位,阳刚阴柔,互相变易。不可单单执着于一种典常,只有观察它变化的来源,才能明白它的规律。《易经》启示我们出入进退,内外往来都要合于法度,都使我们知道戒惧谨慎,以免除灾祸。同时,明了忧患的原因。虽然没有师父在旁,却好像父母在自己面前,不至于到了行为不当的地步。最初遵循辞义以揆度爻象和道理所在,就有经常的法则,可以让我们遵循了。如果不是笃信易道的人,则他的道也不能凭虚而行的。扩展资料:《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 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孔子的“君子唯变所适”对现代人有指导意义吗? 谢邀!“君子唯变所适”,出自《易.系辞下》,系孔子对《易经》奥义的解读。读孔氏对《易》解读,知其得“道”之精髓,知其刻苦用心。读《易》对于今人的言行举止,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何谓“君子”?“君”:从“尹”从“口”。“尹”:进也,坐进此“道”为尹,老子之“道”乃宇宙自然万物的本质规律,“道”是恒常的,静止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就是这相对的静止,却为我们打开了众妙之门,去探寻宇宙万物的本质及内在规律的奥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欲观妙,有欲观徼”。有句成语叫“静观其变”,说的就是冷静去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为我决策提供依据。事物一旦运动了,又无非是阴阳的盈缩消长、虚实变化,这里就要用到“易”。“易”:从“日”从“月”,阴阳耳!“易”包含“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就是阴阳,变易就是生生不息,不易就是“道”。“口”就是称诵、称道。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要顺应宇宙变化的规律,符合天地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并能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君子,才能为人所称道、称诵。“适”就是“往”,引申为去办任何事。“唯变所适”意思是。“世上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原文是什么? 这句话的原文出自《易传·系辞》:《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作业帮: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2d164b3da1b54e22484936ba73e6994f.html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